马原
2020-12-09 10:18:28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
考研政治马原
举报
猜你喜欢
大纲/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分值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18分)
6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子主题
唯物论
物质观
含义
客观实在,被感知
特征
客观实在性
运动观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时空观
运动与时空的关系
时空的特征
意识观
起源
实践
本质
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作用
改造
辩证法
两大总特征
联系
方法论
发展
实质
发展与过程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不平衡性
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度
质变与量变关系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道路
辩证否定观
五对范畴
原因与结果
现象与本质
必然性与偶然性
可能性与现实性
内容与形式
总论
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构成
内涵
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方法
主体
结论
font color=\"#fdb813\
基本立场
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
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
基本观点
基本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来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后继者发展。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阶级基础(实践基础)
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斗争
思想渊源
直接理论来源:德古哲、英古政经、英法空想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共产主义者同盟(政党)
对比记忆--正义者同盟(组织)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
革命性
实践性
人民性
发展开放性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哲学
哲学的四个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何为第一性(世界本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金木水火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实在性
唯心论
主观唯心主义
作为世界本原的意识是人的意识
客观唯心主义
作为世界本原的意识是独立于\"我\"之外的客观精神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有同一性
意识可以认识物质
唯物/唯心主义
不可知论
没有同一性
意识不能或不能完全认识物质
二元论者(属于唯心)
世界的存在状态
形而上学
人类社会何为第一性及存在状态(马克思前未有争论)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
世界是什么
物质观(本原)
物质和物质的范畴
唯物主义对物质的认识过程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恩格斯
抽象与具体
共性与个性的意义
列宁
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性--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的存在形态
物质与运动
运动的概念
运动
标志一切事物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在运动
批判两种错误的观点
脱离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
脱离运动谈物质
运动与静止
静止的概念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空间位置暂时未变
根本性质暂时未变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对立统一
相互区别
静止
相互联系
诡辩论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时空的概念
时间
一维性
空间
三维性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空是物质运动的时空
物质运动是时空中的物质运动
时空的特点
客观性
绝对性
相对性
有限性
无限性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一方面
实践是使 物质世界 分化为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的 历史前提
实践是使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统一起来的 现实基础
另一方面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意识观(派生)
概念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本质上看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动物的刺激感应性
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劳动(决定性作用)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语言(促进性作用)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语言是物质
语言的含义是意识--理解因人而异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创造性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相互区别
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
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辩证法(客观)
世界是怎样的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辩证法两大总特征)
普遍联系
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以区别为前提的
联系的特点
普遍性
多样性
条件性
方法论意义
永恒发展
发展的内涵与实质
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
运动变化的趋势是发展
新旧事物的关系
P15
过程的观点
二、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辩证法五对范畴)(选择题)
思考方向
关系
区别
P17
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
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必然与偶然
P18
现实与可能
可能性/不可能性
抽象/现实的可能
本质与现象
P16-P17
P16
生产力
内容
生产关系
形式
三、辩证法三大规律 (重点)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重中之重)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斗争性、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四大重点分析题
一、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二、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四、矛盾的不平衡发展原理
矛盾分析法(方法论总结)
一
二
三
四
质变量变规律
理论上
夸大质变
激变论
夸大量变
庸俗进化论
实际上
适度原则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循环论
直线论
实践中
前途光明
道路曲折
四、客观/主观辩证法
认识论(主观)
实践与认识
实践观
错误的实践观
中国古代哲学
错误: 特指道德伦理行为
康德
理性自主的道德伦理行为
错误: 忽略客体
黑格尔
错误: 忽略了客观性
费尔巴哈
等同于生物适应生活
错误: 只提到了生理性
正确的实践观
实践的本质和特征
P28
实践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P28-29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
认识的来源和本质
P31
认识的过程和规律
两次飞跃
感性到理性(重点)
p32
理性到感性
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非理性因素
认识的规律
反复性
实践与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的结果(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特点
错误的真理观
马赫主义
实用主义
正确的真理观
P34
特点
p34-35
真理与谬误
真理的检验标准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P38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
自由和必然
P40
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历史)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
生产资料
社会发展规律
第一
P48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规律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第二
P49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革命
改革
科学技术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创造者问题
现实的人及其本质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简单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价值是什么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的二因素
P60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价值如何衡量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如何表现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价值有何规律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发达商品经济(资本主义)
自由竞争阶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生产
劳动力成为商品 与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所有制
生产剩余价值 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P67
积累
资本的积累
流转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分配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span style=\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垄断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
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共产主义社会
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
职业:暂无
作者其他创作: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826 2020-12-09
史纲&毛中特
638 2020-12-09
马原
597 2020-12-09
知识串联
516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