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糖代谢
2022-02-06 16:52:10   4  举报             
     
         
 AI智能生成
  生化-糖代谢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总结    
     草酰乙酸    
     丙酮酸→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PEP  
     草酰乙酸→柠檬酸  
     苹果酸←→草酰乙酸  
     天冬氨酸←→草酰乙酸  
     葡萄糖-6-磷酸    
     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糖酵解)  
     葡萄糖-6-磷酸→果糖-6-磷酸(糖酵解)  
     葡萄糖-6-磷酸→磷酸戊糖途径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1-磷酸    
     糖原合成/分解  
     G-6-磷酸→G糖异生  
     糖酵解过程、意义、调节    
     概念:缺氧   葡萄糖→乳酸(糖酵解过程)  
     部位:胞液(细胞质、胞浆)  
     过程:一共10步、3步关键反应    
     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    
     消耗1ATP    
     三磷酸腺苷  
     能量货币  
     1个GTP=1个ATP  
     己糖激酶(第一个关键酶)    
     ·别构酶    
     葡萄糖激酶    
     Ⅳ型同工酶只存在于肝脏、对葡萄糖特异性强。但是亲和性低    
     Km高  
     维持血糖稳定  
     胰岛素诱导糖酵解--降血糖  
     对葡萄糖亲和力低  
     受激素调控  
     己糖激酶    
     肝外  
     Km低  
     葡萄糖-6-磷酸负反馈  
     但是不被ATP抑制  
     葡萄糖-6-磷酸→果糖-6-磷酸  
     果糖6磷酸→1,6-二磷酸果糖    
     消耗1ATP  
     磷酸果糖激酶-1(最重要)    
     1,6-二磷酸果糖(正反馈)    
     抑制剂    
     ATP  
     柠檬酸  
     激活剂    
     AMP  
     ADP  
     2,6-二磷酸果糖(最强激活剂)  
     1,6-二磷酸果糖→2磷酸丙糖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    
     Pi、NAD+→NADH+H    
     NADH+H    
     缺氧状态下使丙酮酸→乳酸  
     有氧状态下使α-磷酸甘油穿梭进入线粒体氧化为水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生成1×2个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  
     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  
     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丙酮酸    
     生成1×2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  
     丙酮酸激酶    
     别构调节    
     激活剂    
     1,6-二磷酸果糖  
     抑制剂    
     ATP  
     丙氨酸  
     同价调节    
     胰高血糖素(抑制剂)    
     激活PKA  
     丙酮酸→乳酸    
     NADH+H→NAD+  
     乳酸脱氢酶(LDH)  
     意义    
     紧急供能:剧烈运动  
     生理功能:成熟红细胞(完全依靠无氧氧化)、白细胞、神经、骨髓    
     低血糖首先受影响的器官是:脑    
     Km低,亲和力高  
     病理供能: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注意区分    
     糖酵解过程:葡萄糖→2丙酮酸→2乳酸  
     糖酵解途径:葡萄糖→丙酮酸  
     关键酶    
     己糖激酶    
     产物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激酶1    
     产物-抑制    
     ATP  
     柠檬酸  
     1-6-2磷酸果糖    
     正反馈  
     2.6双磷酸果糖    
     激活作用最明显  
     底物-促进    
     ADP  
     AMP  
     丙酮酸激酶    
     底物    
     1-6双磷酸果糖  
     产物    
     丙氨酸  
     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    
     ①胞液   糖酵解途径(葡萄糖→丙酮酸)  
     ②线粒体  丙酮酸→乙酰CoA,产生5个ATP    
     NAD+→NADH+H+CO2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辅酶(赴美交流时留心一下法国的尼龙线)    
     TPP(硫胺素)  
     硫辛酸、HSCoA    
     HSCoA    
     含有泛酸的CoA  
     FAD、NAD+  
     丙酮酸可以自由进出线粒体、乙酰CoA不可自由出入线粒体,因此这个过程是将丙酮酸固定在线粒体内  
     ③线粒体 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    
     过程:8步(柠异戊酮,琥琥延苹)3步关键反应。氧化磷酸化生成20个ATP    
     乙酰CoA+草酰乙酸→柠檬酸+HSCoA    
     柠檬酸合酶(不可逆)  
     草酰乙酸    
     丙酮酸→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PEP  
     草酰乙酸→柠檬酸  
     苹果酸←→草酰乙酸  
     天冬氨酸←→草酰乙酸  
     柠檬酸→异柠檬酸  
     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CO2    
     异柠檬酸脱氢酶(反馈抑制)    
     抑制剂:ATP  
     激活剂:ADP,Ca+  
     谷氨酸对应的α-酮酸是α-酮戊二酸,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  
     NAD+→NADH+H+  
     α-酮戊二酸+HSCoA→琥珀酰CoA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反馈抑制)    
     抑制剂:ATP,NADH,琥珀酰CoA;Ca+  
     NAD+→NADH+H+  
     琥珀酰CoA→琥珀酸+HSCoA(两虎一能)    
     底物水平磷酸化  
     GDP+P→GTP  
     琥珀酸→延胡索酸    
     FAD+H→FADH2  
     反应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脱下的氢由FAD接受,生成FAD2,经电子链被氧化,生成1.5ATP  
     延胡索酸+H2O→苹果酸  
     苹果酸→草酰乙酸    
     NAD+→NADH+H+  
     一同平虎,两虎一能    
     一同平虎    
     产NADH+H    
     异柠檬酸  
     α酮戊二酸  
     苹果酸  
     琥珀酸    
     产FADH2  
     两虎一能    
     两只老虎对阵,中间产生好大能量,产生一个高能磷酸键  
     意义    
     三大营养物质共同氧化途径  
     三大物质代谢联系枢纽  
     供能:脱氢-氧化磷酸化  
     巴斯德效应    
     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  
     线粒体 氧化磷酸化  
     磷酸戊糖旁路的意义    
     部位:胞液(2个阶段)由G-6-P→F-6-P    
     胞液递H体:NAD FAD NADP(不能供能)    
     NADPH合成意义    
     主要供氢体:加氢反应-胆固醇、脂肪酸  
     羟化反应:胆汁酸、类固醇    
     胆红素    
     希鲨-胆固醇  
     P450  
     维持GSH处于还原状态(GSH:谷胱甘肽)  
     NADPH来源    
     磷酸戊糖途径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两个反应阶段    
     ①氧化反应,生成磷酸核糖(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NADPH➕CO2  
     ②基团转移反应,最终生成果糖-6-磷酸➕3-磷酸甘油醛  
     限速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缺乏:蚕豆病  
     血细胞被氧化攻击--蚕豆氧化剂  
     受NADPH/NADP+调节    
     比例↑,酶活性被抑制  
     比例↓,酶活性被激活  
     特点    
     耗能:葡萄糖需要耗1ATP才进入磷酸戊糖途径  
     不耗氧  
     大量NADPH生成  
     有其他糖的生成转变  
     与糖酵解关系密切  
     主要供能途径是产生核糖-5-磷酸➕NADPH➕CO2,而不是产ATP  
     不占主要地位,磷酸戊糖途径仅占糖分解2%-5%  
     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调节机制    
     特点    
     糖原合成需要引物,不能从单糖直接合成    
     糖原蛋白  
     UDPG是葡萄糖的活性形式  
     主链靠α-1,4糖苷键、分支链靠α-1.6糖苷键  
     合成(-2ATP)🆚Pr合成需要ATP+GTP    
     部位:肝糖原、肌糖原  
     过程    
     ①葡萄糖活化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活性葡萄糖,体内葡萄糖供体)  
     ②UDPG连接形成直链和支链(糖原合酶、分支酶)  
     关键酶:糖原合酶(+P无活性)    
     激活剂ATP、葡萄糖  
     AMP,胰岛素促进  
     分类    
     糖原合酶a:有活性,是去磷酸化    
     蛋白激酶A--磷酸化  
     磷蛋白磷酸酶-1---去酸化  
     糖原合酶b:经磷酸化,无活性  
     分解    
     肝糖原有G-6-磷酸酶,可以水解产生G-6-P补充血糖稳定,因此饥饿时肝糖原可补充血糖,维持血糖稳定。不是糖原合成逆反应  
     肌肉中没有G-6-磷酸酶,只能糖酵解途径,所以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只能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  
     关键酶:糖原磷酸化酶(+P活性),分解α-1,4糖苷键    
     抑制剂:葡萄糖,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内);Ca+促进肌糖原  
     肾上腺素应激下促进(骨骼肌)  
     脱支酶分解α-1,6-糖苷键  
     部位:肝,肌肉,肾(胞浆)  
     糖原磷酸化酶a:有活性,磷酸化;b:无活性,去磷酸化  
     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    
     概念:饥饿状态下(12h),非糖物质(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as)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主要器官:肝;肾在正常时为肝的1/10,而在长期饥饿时可增强  
     场所:胞浆,线粒体(糖异生+三羧酸循环共同场所)  
     原料:丙酮酸、甘油、乳酸、氨基酸    
     氨基酸    
     生酮:同亮来  
     生糖兼生酮:一本酪色书  
     其余生糖  
     过程:类似糖酵解逆反应,解决单向→的三步    
     丙酮酸→PEP    
     丙酮酸→草酰乙酸    
     丙酮酸羟化酶(最重要)    
     辅酶:生物素  
     乙酰CoA是丙酮酸羟化酶的变构激活剂  
     消耗1个ATP  
     草酰乙酸→PEP    
     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    
     磷酸甘油激酶在糖酵解中均起作用  
     消耗1个GTP  
     1,6-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    
     果糖二磷酸酶-1  
     G-6-磷酸→G    
     葡萄糖-6-磷酸酶  
     调节    
     原料的影响:血中乳酸、甘油、生糖as↑,糖异生↑    
     饥饿时,蛋白质分解加速,血中as↑,糖异生↑  
     大量运动-乳酸堆积,糖异生↑  
     ATP/AMP↑,抑制糖酵解,促进糖异生  
     果糖-2,6-二磷酸是肝内调节糖分解或糖异生反应方向的主要    
     天冬氨酸,乳酸和甘油异生为糖时,所经历的共同反应是:3-磷酸甘油_磷酸二羟丙酮;1,6-二磷酸果糖_6-磷酸果糖  
     脂肪酸和酮体氧化时,产生大量乙酰辅酶,促进糖异生  
     激素调节    
     促进:胰高血糖素(通过cAMP和蛋白激酶A,使磷酸果糖激酶-2磷酸化而失活,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  
     抑制:胰岛素  
     意义    
     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备  
     肾脏糖异生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  
     血糖的来路与去路,维持血糖    
     乳酸循环(Cori循环)    
     葡萄糖→乳酸(肌肉糖酵解)→乳酸入血→葡萄糖(糖异生:肝脏)  
     防止乳酸酸中毒,回收乳酸中的能量    
     1个乳酸异生葡萄糖消耗3个ATP  
     正常值:(2.8低)3.89-6.11(7.1高)  
     三条来源    
     食物消耗  
     肝糖原分解  
     糖异生  
     四条去路    
     糖酵解、糖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转化为脂肪、氨基酸  
     合成糖原  
     调节    
     来去平衡是激素调控结果  
     胰岛素唯一降血糖(加快糖的有氧,抑制糖异生,促进糖转变为脂肪,促进肝葡萄糖激酶活性,通过抑制HSL减缓脂肪动员,加快糖原合成,促进肌、脂肪组织将葡萄糖转入细胞)  
     升血糖    
     胰高血糖(促进肝糖原,加速脂肪动员)  
     糖皮质(加快糖异生,肌蛋白分解;对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有允许作用)  
     肾上腺素(加速糖原分解)  
    
 
 
 
 
  0 条评论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