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代谢
2025-11-14 10:36:2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生化脂质代谢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
脂质是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的一类大分子物质
分类
脂肪
甘油三酯
甘油的脂肪酸酯
脂肪酸是脂肪烃的羧酸
不饱和脂肪酸
软油酸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由母体代谢产生)
类脂
固醇
胆固醇(类固醇化合物)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本结构
酯
磷脂
含磷酸
由甘油或鞘氨醇、脂肪酸、磷酸、含氮化合物组成
糖脂
脂质功能
甘油三酯
机体重要能源物质
氧化分解产能多
疏水,储存时不带水分子,占体积小
机体有专门的储存组织(白色脂肪组织)
甘油三酯是脂肪酸的重要储存库,甘油二酯还是重要的细胞分子
脂肪酸具有脂肪酰化作用并能衍生成重要生物活性物质
提供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
α-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合成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
前列腺素
血栓噁烷
白三烯
磷脂是重要的结构成分和信号分子
生物膜重要成分
磷脂酰肌醇是第二信使的前体
在激素刺激下可分解为甘油二酯和三磷酸肌醇
胆固醇
细胞膜结构成分
可转换为固醇化合物
肾上腺皮质、睾丸、卵巢
类固醇激素
肝
胆汁酸
皮肤
维生素D3
分析
提取一般用有机溶剂
分离可用层析
脂质组学
技术
拉曼光谱、核磁共振、质谱成像技术等
3.甘油三酯代谢
甘油三酯氧化分解产生大量ATP
脂肪动员
脂肪通过脂肪酶水解→游离脂肪酸和甘油
由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调控(关键酶)
由内外刺激通过激素触发
脂解激素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
抗脂解激素
胰岛素、前列腺素E2等
甘油→甘油-3-磷酸
甘油激酶
甘油三磷酸脱氢→磷酸二羟丙酮→延糖代谢分解或转变为葡萄糖
肝的甘油激酶活性最高
脂肪动员产生的甘油主要被肝摄取利用
β-氧化是脂肪酸分解的核心过程
以肝、心肌、骨骼肌能力最强
脂肪酸活化为脂肪酰CoA
脂肪酰CoA合成酶
需ATP、CoA-SH及Mg2+参与
脂肪酰CoA进入线粒体
经肉碱穿梭途径
线粒体外膜的肉碱脂肪酰转移酶Ⅰ催化长链脂肪酰CoA与肉碱合成脂肪酰肉碱→线粒体内膜,肉碱-脂肪酰肉碱转位酶→线粒体内膜内侧,肉碱脂肪酰转移酶Ⅱ转变成脂肪酰CoA
脂肪酰CoA分解产生乙酰CoA、FADH2和NADH
脂肪酰基β-碳原子→脱氢、加氧、再脱氢、硫解,完成一次β氧化
脂肪酰CoA的碳链被缩短2个碳原子,生成的乙酰CoA在线粒体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部分CoA转变为酮体,通过血液运送至肝外组织氧化利用
酮体
乙酰乙酸
β-羟丁酸
丙酮
关键酶
HMG-CoA酶
肝内生酮肝外用
酮体是肝向肝外组织输出能量的重要形式,可通过血脑屏障,是肌肉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酮体利用增加可减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维持血糖水平恒定,节省蛋白质的消耗
调节
餐食状态
饱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脂解作用抑制,酮体生成减少
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脂肪酸β-氧化及酮体生成增多
糖代谢
糖供给充分,抑制酮体生成
糖利用障碍
脂代谢增加,乙酰CoA增加
草酰乙酸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受阻,乙酰CoA堆积,酮体生成增多
糖尿病患者酮体增多
丙二酸单酰CoA抑制酮体生成
不同来源脂肪酸在不同器官以不同途径合成甘油三酯
主要场所
肝(最强)、脂肪组织、小肠,在胞质溶胶中完成
肝细胞不储存甘油三酯,需要与载脂蛋白及磷脂胆固醇组装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泌入血
营养不良,胆碱蛋白质等缺乏甘油三酯在肝细胞蓄积造成脂肪肝,脂肪细胞可大量储存甘油三酯
基本原料
甘油、脂肪酸
见书P150
肝内质网合成的甘油三酯(TG),组成VLDL入血
脂肪组织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脂肪,也利用乳糜微粒(CM)或VLDL中的脂肪酸(FA)合成脂肪
小肠粘膜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再合成脂肪
合成途径
甘油一酯
脂肪酸先活化成脂肪酰CoA
场所
小肠粘膜细胞
原理
脂肪酰CoA的脂肪酰基转移到2-甘油一酯羟基上合成甘油三酯
甘油二酯
脂肪酸先活化成脂肪酰CoA
以糖酵解中间代谢产物磷酸二羟丙酮还原生成的甘油-3-磷酸为起始物
内源性脂肪酸合成需先合成软脂酸
软脂酸由乙酰CoA在脂肪酸合酶复合体催化下合成
软脂酸在胞质溶胶中合成
乙酰CoA是软脂酸合成的基本原料
葡萄糖分解产生,需要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进入胞质溶胶
软脂酸合成还需ATP、NADPH、HCO3-(CO2)及Mn2+等原料
一分子软脂酸由1分子乙酰CoA与7分子丙二酸单酰CoA缩合而成
乙酰CoA转化成丙二酸单酰CoA
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
软脂酸经7次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基本反应循环合成
脂肪酸合成受代谢物和激素调节
胰岛素
促进
胰高血糖素
抑制
肾上腺素、生长素能抑制乙酰CoA羧化酶,调节脂肪酸合成
5.胆固醇代谢
合成
场所
主要是肝
基本原料
乙酰CoA和NADPH是胆固醇合成基本原料
关键酶
HMG-CoA还原酶
去路
主要是胆汁酸
随胆汁排出
肾上腺皮质、睾丸、卵巢等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原料
母核是环戊烷多氢菲,在皮肤被氧化为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成维生素D3
2.脂质的消化与吸收
胆汁酸盐协助消化酶消化脂质
脂质不溶于水,胆汁酸盐具有较强乳化作用(两亲性)
降低脂水间的界面张力,将脂质乳化成细小微团,使脂质消化酶吸附在乳化微团的脂水界面,极大增加消化酶与脂质接触面积,促进脂质消化,小肠是脂质消化的主要场所
消化酶包括胰脂酶、辅脂酶、磷脂酶A2和胆固醇酯酶
吸收的脂质经再合成进入血循环
脂质及其消化产物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吸收
脂质消化产生的长链脂肪酸、2-甘油一酯、胆固醇和溶血磷脂等在小肠进入肠黏膜细胞
长链脂肪酸→脂肪酰CoA→甘油三酯,再与载脂蛋白、B48、C、AI、AIV等及磷脂、胆固醇共同组装成乳糜微粒→淋巴管→血循环
4.磷脂代谢
磷脂酸是甘油磷脂合成的重要中间产物
甘油磷脂合成的原料来自糖、脂和氨基酸代谢
肝、肾、肠等活性最高
基本原料:甘油、脂肪酸、磷酸盐、胆碱、丝氨酸、肌醇等
甘油磷脂合成有两条途径
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通过甘油二酯途径合成
甘油磷脂由磷脂酶催化降解
6.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
血脂是血浆所含脂质的统称
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肪酸等
来源
外源
内源
受膳食年龄等影响,波动范围大
血浆脂蛋白是血脂的运输形及代谢形式
血浆脂蛋白可用电泳法和超速离心法分类
电泳法
超速离心法
CM
含脂肪酸最多,蛋白质最少
合成部位
小肠粘膜细胞
功能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
详见书p165
CM→HDL、CM残粒(被LDL受体相关蛋白识别结合)
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
合成部位
肝细胞
功能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
LDL(低)
含胆固醇及其酯最多
合成部位
血浆
功能
转运内源性胆固醇
坏脂蛋白
HDL(高)
合成部位
肝、肠、血浆
功能
逆向转运胆固醇
好脂蛋白
肝外到肝脏,多数合成胆汁酸代谢
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导致脂蛋白异常血症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