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论
2022-02-21 14:25:41 0 举报
自考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企业及其形式
企业的概念
企业:从事商品的生产、流通或服务等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风险、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企业概念的要点【选择、文字】
第一、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组织经济。企业以市场为导向。
第二、企业以价值增值作为其经济活动的目的。价值增值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
第三、企业经营过程中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和承担风向。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
现代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企业发展经历的三个时期
手工业生产时期
工厂生产时期:工厂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企业的真正形成。
现代企业生产时期
现代企业生产时期的主要特征(多选★)
1、拥有现代化管理:科学管理制度,科学管理理论
2、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
3、拥有现代技术: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技术革新
4、生产规模空前扩大,产生垄断组织
5、劳动分工越来越精细,协作关系复杂
6、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兼并与收购大量出现,生产走向集中
7、企业的社会责任改变
企业的类型【选择】
根据企业所属的经济部门
农业企业
工业企业
金融企业
商业企业
根据生产力要素比重
劳动密集型企业
技术密集型企业
知识密集型企业
资源密集型企业
根据企业经营规模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根据企业财产构成和所负法律责任
个体企业
又叫独资企业,个人出资兴办,业主直接经营的企业。
合伙企业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出资,通过签订协议联合经营
不是法人,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公司制企业
由两个以上的出资者共同出资。
特点
1、公司制企业是法人。(股东不能直接支配自己投资入股的资产)
2、公司制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
3、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企业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
管理
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调整,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动态过程。
四层含义
第一、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第二、管理的目的:达到组织预定目标
第三、管理的载体:组织
第四、管理的核心: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
形成管理活动必须具有的三个基本条件
1、管理的主题(谁来进行管理)
2、管理的客体(管理的对象)
3、管理的目的(为什么进行管理)
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管理者为了有效地管理必须具备的功能,或者说管理者在执行其职务时应该做些什么
法约尔的五职能论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学派普通公认的职能
计划
计划职能:对既定的目标进行具体安排,作为全体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纲领,并规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的管理活动。
管理的首要职能
计划的种类
(1)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5年以上
中期计划:1~5年,1年以上5年以内
短期计划:1年以内
(2)战略计划和具体行动计划:
战略计划是长期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计划。
(3)综合计划、部门计划和具体项目计划:
综合计划是具有多个目标和多方面内容的计划,关系全局性的工作。
(4)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指令性计划是由上级下达的具有约束力的计划。
组织
组织职能: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既定计划,通过建立组织机构,确定职能、职责和职权。协调相互关系,合理配合和使用企业资源的管理活动。
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简答★)
有效性原则
机构精简:组织结构必须能高效地完成工作和任务,有效达到企业目标。
人员精简:组织结构要求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做到精简。
统一指挥原则
是组织活动有秩序、高效率开展的重要保证。
责权利相一致原则
指必须为组织结构中的每一个层次和环节都规定明确的责任,同时赋予其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得职权。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对组织中的重大决策和全局性的管理实行集权
对局部的日常管理问题实行分权
弹性原则
组织结构不能僵化,要留有余地,必须具备一定的弹性以适应变化和调整的需要
协调原则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领导
领导:领导者影响并感召个人和群体去追求某些目标的行为和过程。
领导者的影响力来源
一是来自职位权力
二是来自个人权力
领导活动的内容
权力的形成和运用
指导
激励
沟通
协调
营造组织气氛,建设组织文化
控制
控制职能:接受组织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组织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正确的措施使组织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或适当的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目标的管理活动。
二、控制的方式
1、预先控制:做出决策和计划时,预先为实施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实施中的偏差。面向未来的控制,又称前馈控制。
2、现场控制: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冲分提现管理控制的那一部分工作。包括确立标准、收集信息、衡量绩效、纠正偏差。最基本的控制方式。又称适时控制。
3、反馈控制:在行为和任务完成之后,用实际结果和原计划标准进行比较,作为将来工作的借鉴。又称过后行为控制、事后控制。
企业管理的概念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者或管理机构,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的动态过程。
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点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选择★)
一、时间:20世纪初到30年代
二、
【知识点2】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阶段(选择★)
一、时间: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二、
【知识点3】以战略管理、文化管理为主的阶段(选择★)
一、时间: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
二、
1、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企业管理学界开始重点研究战略管理理论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引进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和朱兰的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想。
【知识点4】企业再造理论和实践的兴起(选择★)
一、时间: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
二、
【知识点5】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企业管理(选择★)
一、时间:20世纪90年代后期
二、
网络时代的企业环境
【知识点1】网络时代企业面对的机遇(简答★ )
1、企业可以更好的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2、企业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3、企业可以减少库存
4、企业可以使合作竞争战略更便利的实施
5、提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点2】网络时代企业面对的挑战(简答★ )
1、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
2、顾客的权力大大增强
3、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将会降低
4、企业关键的成功因素将会改变
5、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式和界限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网络时代企业管理的变革
【知识点1】企业管理范围的拓展(简答★ )
1、网络企业管理
2、企业的网络化管理
3、更加重视以资本为核心的无形资本的管理
4、企业管理的范围拓展到整个供应链
【知识点2】企业管理内容的创新(简答★ )
1、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
2、企业组织管理的创新
3、网络营销成为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
4、敏捷制造成为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最终的方式
5、企业财务管理将向战略型、集成化方向发展
6、回归人本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7、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8、更加重视文化管理。
【知识点3】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选择★)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