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社工考试--实务
2022-06-07 09:36:44 14 举报
AI智能生成
初级社工考试实务部分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主动求助
转介
外展
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3种)
自愿
非自愿
现有
潜在
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2种)
只有接受了服务,才能区分是否自愿
区别:是否接受了服务
接案前准备
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什么
目的
舒服,安静,私密性,安全感
场所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子主题
5.协议:可口头,可书面
主要任务
1.介绍自己
2.事实性内容和治疗性沟通
3.倾听
会谈的技巧
会谈
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人与环境两方面)
问卷
角色扮演
询问
咨询
观察
利用已有资料
问卷调查
2.资料收集的方法和途径
询问是一般性的咨询是偏专业性的,一般会出现专业人员
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接案
对服务对象需要的问题深入了解和认识
含义
制定出正确的计划
识别服务对象的客观因素
识别服务对象的主观因素(主观感受)
识别服务对象的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
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任务(4识别1决定)
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做出解释
列出问题解决的目标及先后次序
决定介入的策略(多层次)
撰写预估摘要(包括对自身系统、家庭系统、社会系统的预估)
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做出预估摘要
预估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预估
目的及目标
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动
服务计划的构成
要有服务对象参与
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详细和具体
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也
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
目的是总体介入工作要达到的方向
1.确定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想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和目的:筛选目标、定义目标
4.目标陈述要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成长
5.目标要可测量,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
6.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7.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目标设定包含如下程序和工作
目标是具体的工作指标
1.积极2.正向3.可测量
目的和目标的设定
构建行动计划
(社工+服务对象)共同参与完成
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关键词:目标
计划
改变服务对象本人
直接介入
改变服务对象本人以外的人、事、物
间接介入
都改变
综合介入
介入的分类(重要但简单)
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个别化
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瞄准服务目标
考虑经济效益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介入
考虑服务对象 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考虑社会工作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定义
过程评估
结果评估
类型(重要但简单)
收集服务对象档案进行评估
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和看法
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
收集评估资料的途径
收集评估资料
例如服务对象的行动,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变化与指标
1.确定介入的目标
直接观察
使用标准化问卷
量表
2.选择测量工具
必须是介入前
3.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
方法
建立基线
进行介入期测量
分析和比较
操作程序
基线测量评估
满意度评估
可以理解为:社工介入和服务对象自身努力所占的比例差别
差别影响评估评分
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
简单的举例理解:任务是打5口井,完成了4口,则完成任务为4/5*100%=80%
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评估
1.目标核对表
2.个人目标尺度测量
目标实现情况的测量评估
评估(5大类评估)的方法与技巧(重要且难)
眼熟即可
评估(理解有难度)
目标实现的结案
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
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原因的结案
社工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的结案
类型
正面反应
不准时,心不在焉
否认
回到以前的状态
倒退
对社工过分依赖
依赖
对社工不满
抱怨
不满,批评,挑战
愤怒
寻找理由拖延
讨价还价
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
忧郁
负面反应
服务对象的反应
1.回顾介入工作过程,确定结案时机是否成熟
2.提前告知结案时间,早做好心理准备
3.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接触,并给与其心理支持
4.估计可能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发生,做好预防措施
5.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
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重要)
电话跟进
个别会面
集体会面
跟进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跟进服务的实施方法
结案后的跟进服务
结案
按照渣男理解
六个阶段
起源不同
关注焦点不同
工作理念不同
专业关系不同
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关系
工作概述
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沟通导致的
家庭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因“问题”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有效解决
3个基本观点
简单按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
6个核心要素
家庭系统理论
8个阶段
家庭生命周期论
重要理论和概念(考点)
针对子女
家庭行为学习
针对父母
家庭照顾技巧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
婚姻辅导
家庭暴力的干预
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基本内容(考点)
主要内容
社工需要观察和评估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
1.家庭处境原则
2.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
3.家庭个别化原则
4.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
基本原则
接触阶段
开始阶段
介入阶段
结束阶段
实施步骤
□代表男性,o代表女性,—表示婚姻关系—//—表示离婚关系,—/—表示分居关系……表示同居关系
长辈在上,晚辈在下
同辈关系中,年长在左,年幼在右
夫妻关系中,男在左女在右
3项基本原则
家庭结构图
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
1.观察技巧
收窄注意的焦点
2.聚焦技巧
3.例子使用技巧
4.在标签技巧
家庭评估的常用技巧(4个)
常用方法(考点)
外框
主要方法
高频考点
家庭
强调“优势视角”
资源整合行动主要强调“家校社联动”
内容太多,套用模板:(学校-家庭-学校-社区)的介入+个案辅导=小组活动
满足困境学生改善性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虐待介入
体罚介入
性侵介入
满足遭受伤害的学校保护性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满足全体学生发展性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
师生联合会谈法
“结对子”朋辈助力法
“2+1”个案成长陪伴
社工信箱
个案
主题班会
社工课堂
家长互助会
小组
面向全员,营造友善环境
初级介入
面对高危人群,避免复发、消除可能性
二级介入
欺凌发生后,针对当事人(欺凌者,被欺凌者,情境中人)的介入
三级介入
社区
传统方法创新
系统脱敏
行为契约
拍卖会
做名片
学校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举要
新瓶装老酒
游戏的形式
学校
1.社区是一个工作地点和环境
2.社区是一个互相关怀和照顾的网络
3.社区是影响社会政策的基地
从社会角度理解社区
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
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
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
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
统筹社区照顾
扩大社区参与
促进社区融合
推动社区发展
参与社区矫正
参与社区戒毒与康复和其他服务
城市社区
农村社区建设
精准扶贫与农村扶贫开发
留守儿童
留守老人
留守妇女
农村特殊人群的服务
农村灾害
农村社区
主要内容(考点)
了解即可
1.社区类型分析
2.社区基本情况分析
共性问题
群体性问题
3.社区问题分析
用语言表述的
1.感觉性的需求
用行动表达出来的需求
2.表达性的需求
专业人士评估后决定的需要
3.规范性的需求
4.比较性的需求
4.社区需求分析
社区分析
服务对象分析
问题分析
逻辑推进步骤分析
服务(活动)策划前的分析工作
确认社区需求
了解居民或服务对象特征
订立工作目标
评估自身能力
制定工作记录表
程序编排
服务策划的过程
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策划
选择题考前后顺序
配置人财物+宣传推广
1.筹备阶段
预算管理
时间进度关系
服务品质管理
士气鼓励和提升
2.服务或活动阶段
报销
资料归档
表彰
成效评估
3.结束阶段
3个阶段,可能考多选题
社区服务方案执行
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考点)
未到实操阶段
社区内资源协调合作
资源整合
至少两个社区资源共享,有合作协议,目标明确
资源共享
重点的实施使用,进入实质阶段
组织,培训,咨询,合作等不同方法弹性使用
资源配置
资源链接
告知(最低层次,单方面,自上而下)
具有了双向性
咨询(告知并征求及考虑意见)
具有了一定的决定性
协商(邀请居民讨论,推动居民参与决策过程)
具有决定性,并参与执行
共同行动(大家共同决策,共同分担执行)
最高层级,几乎不可实现
社区自治(居民自己决策并负责执行,自下而上)
社区参与的层次和形式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不关心
认为问题产生是因为自己无能
自责
认为参与也不能改变什么
无用
参与价值
自身主观因素或家人朋友的影响
参与意愿
时间金钱,知识和技巧,制度等因素
参与能力
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的因素分析
各种活动(开会)教育
1.促进居民对参与价值的肯定
减少居民周围人的负面影响
工作目标和居民利益挂钩
2.提升居民参与意愿
培训
提升参与能力
推动居民参与的策略
推动居民参与
1.个人网络
2.志愿者联系网络
3.互动网络
4.邻居协助网络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记住是多个主体就行
多方联动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非常重要)
区分资源整合和资源配置
协助病人及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身心困扰
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适应医疗过程
1.隐私保护
2.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
3.安乐死
4.药物或临床干预研究
医务社工的特殊伦理议题与价值观
概述
直接服务提供者
研究者
咨询者
管理者
项目计划者
评估者
政策制定者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加强“依从性”管理
慢性病与长期照顾的社会工作
妇女、儿童
危机干预
急诊室
“舒缓疗护”需跨专业团队合作
肿瘤
医院社会工作实务
1.疏导患者情绪
2.疏导家属情绪
3.缓解医患关系
4.服务医生护士
分类内容太多,套用模板
1.社会心理评估
2.压力管理
3.治疗依从性管理
介入步骤
个案管理
1.沟通技巧训练
2.健康教育
小组工作
慢性病和长期照顾者
为病患和家属提供“全人”服务
重点:危机干预
急诊
常用方法
干预流程
1.详细讲述问题行为
2.收集数据
3.设定目标
4.行为介入
5.家庭作业
6.行为改变的强化
7.行为改变的认同
8.防止故态复萌
1.认知行为治疗
教育性
治疗性
2.小组工作
社会工作干预方法
精神卫生领域
医务
职工及家属
职工群体
企业整体及管理部门
一个行业或社区
整体社会
工作对象
咨询辅导者
鼓励、增能
促进者
联结者
发生冲突后,化解矛盾
调节者
教育者
平衡双方
协调者
倡导者
企业社工的角色
和工作绩效无关的福利性奖励
1.职工福利服务
2.职工职业生涯规划
3.职工情绪管理
不同形式的教育和引导
职业(技术)教育
鼓励精益求精
4.职工素质提升
5.职工安全和健康
6.休闲生活与服务
7.工作与生活平衡
8.劳动关系协调
9.企业文化建设
10.特殊群体关怀
11.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内容(非常重要)
不是单纯的服务职工个人
个案工作在企业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兴趣、娱乐小组
职业规划小组
技术革新小组
成长小组
有共同问题的人互相支持
支持小组
教育小组
治疗小组
企业中小组的类型(重要)
对比前测和后测
1.运用问卷
2.观察组员
3.满意度量表
综合评估方法
评估
小组工作在……的运用
企业
五个场域
儿童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具有社会属性特点,即基础性
社会属性的特点
快速性
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阶段性
信任人格(婴儿时期0-2岁)--自主人格--勤奋人格(学龄阶段6-12岁)
上下律,近远律,大小律,低级向高级的顺序性
顺序性
不均衡性
个体差异性
分化与互补性
成长发展的特点
特点
生命存在的需要
获得社会身份,包括姓名、户籍和国籍
社会存在的需要
生存的需要
良好的家庭生活
受教育的机会
娱乐和休闲
发展的需要
前提是受到了侵害
受保护需要
培养基本生活技能
分清自我与非我两者的关系
促使自我观念发展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社会化需要
需要(高频考点)
儿童福利制度要素
儿童权利要素
儿童法规政策要素
儿童中心的系统视角要素
评估要素
方法要素
儿童社会工作定义的要素
锦上添花
投胎在好人家
支持性儿童福利服务
雪中送炭
留守、家里没人管
补充性……
取而代之
原生家庭没法待
替代性……
以上三种都可以用于保护
受伤害了
儿童保护服务
儿童社会工作的类型(单选)
优先原则(是儿童优先)
利益最大原则(儿童利益最大化)
最小伤害原则(选择伤害最小的方案)
平等参与原则(不歧视)
更强调与系统内关系的“互动”
生态系统原则(家人亲戚邻里朋友同学老师)
新增的
依法保护原则(未成年人保护法)
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原则(教材有变化)
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
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基本都是单选)
亲职辅导:对父母提供关于如何为人父母的教育和帮助
亲职、婚姻、家庭、亲子
(二)提供家庭支持服务
儿童问题辅导
儿童的娱乐和休闲
自我认同
技能学习
团队精神
儿童的社会化引导
(三)开展儿童支持服务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连接现有资源
困难儿童父母就业援助
补充和改善经济状况(家里没钱)
亲职教育:给家长做思想工作
课后服务
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家里没人管)
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儿童收养服务
家庭寄养
简单理解为在福利院扮演家庭环境
机构类家庭养育服务
福利院
机构养育服务
救助和保护儿童
1.
2.
3.
所谓3合一是指上述三个不同聚焦的服务板块,他们实际上是相互连接的,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聚焦儿童保护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
4.“三合一”的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整体流程
儿童社会工作服务的内容与整体流程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亲职辅导重点是提升,家庭是健全幸福的亲职教育重点是教育,家庭是缺失不幸的
以家庭为单位
聚焦家庭功能
家庭全程参与
建立良好关系
链接资源网络
1.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永远是第一需要考虑的(答题依据)
2.必须通过相关服务了解儿童需要和儿童及其家庭情况(做足功课)
3.不因语言、宗教、发育迟缓等原因受到不同对待(公平)
4.凡有可能,家庭应获得服务以保持儿童在家庭中生活,避免发生亲子隔离创伤。(答题依据)
5.家庭寄养照料是临时安置方式,应尽量短暂。
6.凡有可能,家庭外照料儿童都应在最短的时间里与父母团聚,并在过程中获得社会工作者的支持。
7.如没有回归原生家庭的可能,儿童社会工作者应该为家庭外照料安置儿童提供永久性替代照顾服务,安排领养寄养。(答题依据)
①能够维持儿童与其关系密切人士的联系
②安置环境安全稳定。
③从临时安置到永久安置的决策应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以有利于儿童长远发展为出发点。
8.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必须为家庭外照料安置儿童提供下列保障:
非常重要,做题的主要依据
实务原则
概念
儿童成长需要的监测和评估表
家庭监护能力的监测和评估表
综合环境的监测和评估表
三种评估表格的区分
以家庭为单位,在社区开展家庭监护评估,筛选风险家庭
评估结果分析
主要实务内容
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考过5次)
标志
1.完善社区基础建设
2.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场所和设施
3.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
4.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
内容
硬件
软件
网络媒体倡导
名人效应倡导
海报宣传倡导
讲座论坛倡导
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变态难度)
儿童
最主要特点:多变、创新、反叛
生理发展的角度
主体与客体互动
动荡与稳定结合
突变与渐变统一
心理发展的角度
发展
矫正
预防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类型
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1.对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和接纳
2.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性效应方面的整合性应用
更加注重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
1.主体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原则
青少年社会工服务的特点及原则
青少年的特点及需要
法制教育
公益服务
感恩教育
生命教育
思想引导
责任、现实、正确
3R理论
习惯养成
职业规划
就业见习
基地建设
面试技巧训练
就业讯息咨询
网络创业公益培训
就业资源联动
职业引导
婚恋服务
社交指导
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方面
困难帮扶
权益保护
法律服务
心理疏导
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
一般预防
临界预防(旧版教材的用词)
不良行为干预
协助公安机关
严重不良行为矫正
重新犯罪的预防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
青少年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情况紧急
危机介入
家庭治疗
外展服务
简单理解为:“夏令营”模式
历奇辅导
侧重点在“陪伴”
朋辈辅导
更多的是“指点迷津”
向导服务
现实我
理想我
客观我
罗杰斯“自我论”中的“自我概念”
理论基础
“自我概念”涵盖的三个层面
自我探索
找自己
wood的“生涯选择配合论”
找工作
促进青少年个体发展的社会工作服务
亲子并行小组
构建和睦亲子关系
开展亲职教育辅导服务
从子女角度、观点看问题
1.积极倾听
训练父母学习以“我”开头传达讯息与子女沟通
2.使用“我—讯息”
积极沟通
学会听,学会说
理论基础:父母效能训练模式
改善青少年家庭关系的社会工作服务
1.服务目标
父母(P):强势的、不好的
成人(A):成熟的、稳定的、好的
儿童(C):情绪化的、孩子气的,不好的
人格结构分析
P、A、C三个圈
沟通良好
互补式
沟通不顺畅
交叉式
不真诚的表达,含糊的
暧昧式
沟通分析
我不好,你好
我不好,你不好
我好,你不好
我好,你也好
“生活地位”
脚本分析
四种模式
压迫者
拯救者
牺牲者
游戏分析
2.理论基础
科普曼的戏剧三角论
促进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社会工作服务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案例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青少年
我国老年工作的根本目标是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生理年龄
心理年龄
社会年龄
年龄界定
60-69低龄老人
70-79中龄老人
80以上高龄老人
老年期的划分
老年的界定
生理的老化
结晶智力和液态智力(老年人结晶智力强)
心理的老化
社会的老化
老年人的特点
更多的是生理健康的维护
健康维护
经济保障
社会参与
就业休闲
安全宜居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
居家安全
善终安排
婚姻/家庭
一条龙照顾服务
需要
避免年龄歧视
价值观问题
反移情
移情与工作倦怠问题
社工对服务对象的是反移情服务对象对社工的是移情
老年社会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的特点及需要
直接线索
间接线索
行为线索
自杀评估
自杀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评估身体健康
心理和情绪的安康
社会功能
日常活动能力
经济状况和环境安全
评估内容和工具
评估方法
物理环境
防止老人不惜代价保持自立
平衡好老人自立与依赖他人的需要
态度
关注最初提议做评估的人
认知功能等
注意老年人群体的异质性
尊重老年人的隐私权
评估注意事项
老年人问题和需求评估的目的与方法
采用优势视角
充权
统筹规划
资源链接与整合
老年社区工作原则
介绍,帮助了解
社工可以安排参观养老机构
在申请和决定阶段
社工在机构照顾中扮演的角色
养老机构照顾(多选)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老年人
直接目标
中间目标
最终目标
妇女工作的目标和原则
1.低自尊
2.暴力循环
3.暴力正常化
受虐妇女综合征
婚姻暴力
针对伤害妇女行为的干预
促进和完善法律法规
提供专业服务
建立支持小组
开展反对暴力的综合干预行动等
干预策略
个人层次
人际层次
环境层次
赋权
鼓励和肯定
妇女主导,而非让妇女当工具人
将妇女作为主体
意识的觉醒
权利分析
倡导政策改变
赋权的原则
妇女赋权的方法
社工和妇女建立平等的协作关系
建立关系
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
妇女独立解决问题
挖掘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面对的问题
要兼顾战略需求和实用需求
时间和场地要根据妇女情况来定
社工和妇女关系平等
协助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
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
宣传教育、倡导和多部门合作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妇女
康复权
教育权
劳动权
文化生活权
社会福利权
享有平等社会生活无障碍的权利
环境友好权
基本需求
物质(经济,住房,医疗)
精神
社会交往
面临的主要问题
残疾人需求及其面临的问题
防止把残疾原因归于个体生理因素或道德层面的缺失
防止个体问题“普世化”
防止将残疾人简单的看做社会的“受害者”
防止把残疾人“理所当然”的认为是需要帮助和社会支持的人
社会建构模型认为残疾问题应归于社会
四大误区
社会模型开始成为主流模型
服务理念变迁
个人责任论转向社会责任论
致残原因的理论分析上
把“不正常”看做“正常的”
社会标签理论向社会照顾理论转变
残疾现象的理论分析上
理论的转型
供养理论向回归社会理论
工作理念上
由单一的个案模式向综合服务模式改变
在直接介入模式上
工作方法的转型
服务模式变迁
残疾人服务的发展(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转变)
维护合法权益
改善生活中质量
残疾人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对残疾人群体的教育康复
对残疾人父母,家属,监护人的
针对组织和关爱认识的
教育康复
职业咨询
职业评估
职业指导
职业训练
有选择安置工作
集合“治疗—康复—发展”三种功能的方法
职业康复
顺序很重要,会考下一步是什么
一级防护: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
二级:防伤害后出现残疾
三级:防治残疾后出现残障
三级防护
开展残疾的预防工作
开展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
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
社区康复
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适用:情况复杂,处境不利,短期内无法解决问题的
制定服务方案
获得整合性资源
在社工的主导下
整合实施
主要步骤
提升地位,政策倡导
政治参与
就业
经济参与
氛围
文化参与
平等享受公共服务,无障碍环境
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入的方法
4R指标
残疾人
也叫矫治,以重新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过程
矫正的概念
监管功能
矫正功能
服务功能
针对罪犯的
个人角度
营造有利环境(罪犯以外的人营造)
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针对社会环境的
社会角度
功能与作用
冲动好斗
自卑消极
社会脱节
生活困难重重
基本生存的保障需要
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
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
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特殊
复杂
长期
专业性
个性特征
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有助于法院判定
有利于罪犯改过自新
作用
犯罪事实的记录
前科
本人生活史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性质与作用及撰写
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
针对其亲友的……
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
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
公民教育
心理辅导
职业技能训练
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
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了解社会变化
加强与家庭给联系
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
帮监服人员加强与社会联系
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
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
涉罪成年人的服务内容
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
维护服务对象利益优先原则
个别化原则
接纳原则
非评判原则
不是毫无原则的保密
保密原则
服务对象自决原则
伦理原则
建立良好的关系
分步骤制定计划
切忌包办代替
服务对象潜能发掘和自决
平衡(保密和维护社会安全)的关系
应注意的问题
个案工作方法
小组工作方法
直接方法(针对个人和家庭)
社区工作法
社会工作行政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
间接方法(针对环境)
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复员军人慢性病
荣誉军人康复
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
优抚医院
有军人身份的孤寡老人
光荣院
社会适应
军转复退军人
生理
心理
社会
军休
优抚安置的含义
3个切入点
覆盖面广
军队情结深
需求层次多
安置、生活质量低、医疗问题等
问题压力重
治疗、生存
健康,婚姻、养老
就业、社会在适应
军转复
军队情结、社会尊重、社会参与
需求
优抚安置对象的特点和需要
推进孤老优抚对象与社会老人的融合是新课题
1.丧失基本日常活动的 选择权
2.隔离
3.“贴标签”
疏于照顾问题
服用违禁药物
滥用处方药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问题的预防
性与亲密关系的处理
特别内容
社会再适应
压力性的或危险性的事件
个体对事件的认识
个体的应对机制和克服危机的能力
介入重点:危机干预
开展评估
who when where what why+how
聚焦问题(5W1H)
稳定情绪
s:具体性
m:可测量性
a:可实现性
r:现实性
t:时间性
smart方法
制定方案
输入希望
提供支持
恢复自尊
培养自主能力
实施计划
具体技巧
后续跟进
介入策略:7个阶段
相互联系的3个
社工是“陪伴者”
心灵陪伴
介入重点
1.人生回顾
2.哀伤辅导
介入策略
社工与服务对象一起将错的,非理性的认知变为准确的,可接受的认知来降低当前问题
1.认知重构
单指肌肉放松
2.放松技巧
“社工教—服务对象练习—服务对象向社工反馈技能学习使用情况”
3.社交技能训练
确认目标或问题答案
建立达到目标的任务
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的进展报告
4.问题解决技巧
系统:循序渐进
脱敏:摆脱焦虑
5.系统脱敏
并非一次性的
干预技巧
“你今天想有哪些改变?”而非“我可以帮你什么?”
1.合作的语言
“你今天来想完成什么?”而非“什么问题让你来这?”
2.所有权的语言
将服务对象的负面语言重构,描述为充满可能性的语言
3.可能性语言
用服务对象过去解决问题的经历,提供来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巧
4.解决方法的语言
5.说明与澄清的语言
语言运用技巧
介入重点: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优抚安置
1.兜底线
2.保基本
3.救急难
4.促发展
工作原则
安全
社交
尊重
自我实现
救助对象的主要需求
救助对象的多样性
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工作方法的融合性
工作依据的政策性
马斯洛的人本需求论
理解即可
识别
协助申请
心理支持
调节家庭关系
开展能力建设
促进社会融入
最低生活保障
提供基本生活条件
提供日常生活照料
提供疾病治疗
办理丧葬事宜
特困人员供养
医疗救助
在关注家庭经济状况外,还应了解家庭关系状况
住房救助
提供(公平、平等的)教育机会
提供教育补助
心理能力建设
教育救助
转变就业观念
自我认知调整
职业技能培训
链接就业资源
就业救助
简单理解为户外开展工作
机构救助
临时救助
协助安置
修复社会支持系统
社区重建与发展
受灾人员救助
1.保持连续性的评估
通过聊天、讨论、小组、访问、观察等方式获取信息
2.救助对象的参与
3.动态推进,全面了解
4.合力利用指示和经验
评估的主要特点
1.直接询问
2.家庭探访
3.间接了解
4.观察身体语言
5.使用量表
如何获得评估信息
1.定义危机中的问题
2.确保服务对象生命安全
3.提供持续性的支持
4.检验各种可能的选择
适配家庭个别化
优先考虑服务对象安全
5.制定方案
6.形成共识
步骤
考前后顺序
1.符合政策
2.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
3.依托社会组织,立足社区现状,直接为需要救助的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3个特点
社区为本的综合性救助方法
社会救助
八个人群
实务
初级社工考试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