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权力与人
2022-07-13 01:09:2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批判自由主义的错误,建立新的视角。当然我们也可以批判的阅读。 对于观察中国经济和金融风险有参考价值。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节 民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初探
一 民本主义的中国传统思想渊源
中国帝制官僚社会中,君、民、官三者之间的关系很微妙。
当君为民时,官为己;当君无道时,官又开始呼吁为民。
传统的民本思想是为了长治久安,不是真的民为天。更多的是集体利益。
中国帝制官僚社会中,君、民、官三者之间的关系很微妙。
当君为民时,官为己;当君无道时,官又开始呼吁为民。
传统的民本思想是为了长治久安,不是真的民为天。更多的是集体利益。
二 欧洲人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的镜鉴
西方的人本主义是从神权到人权,追求个体权力。
人应该是目的,而不是财富创造的手段和工具。
西方的人本主义是从神权到人权,追求个体权力。
人应该是目的,而不是财富创造的手段和工具。
三 马克思人本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民本主义实践
人类本质是生存实践,人的现实本质是社会关系,而人的内在本质是人的需要。
如果资本论除了关注生产环节,更从需求角度来观察,应该能看到今天的情况和找到改革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人民服务。
人类本质是生存实践,人的现实本质是社会关系,而人的内在本质是人的需要。
如果资本论除了关注生产环节,更从需求角度来观察,应该能看到今天的情况和找到改革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人民服务。
四 本书的民本主义政治经济学
最核心的主张是研究核心是人而不是物,更不是资本、价格和利润这些物的符号和化身。
最核心的主张是研究核心是人而不是物,更不是资本、价格和利润这些物的符号和化身。
第二节 人与物的关系
一 财富的源头是人的劳动和消费
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和由此带来对人的需求的满足,而不是自然之物的堆积与挥霍。
需求和生产一样创造价值,这是一个创见。
两个方面影响需求:社会财富的分配结构,人口多年龄结构
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和由此带来对人的需求的满足,而不是自然之物的堆积与挥霍。
需求和生产一样创造价值,这是一个创见。
两个方面影响需求:社会财富的分配结构,人口多年龄结构
二 中心掠夺外围的是其人而非其物
中心地区抢去精英人才,留给外围地区低端就业岗位。
中心地区抢来资源,倾销商品给外围地区。
中心地区抢去精英人才,留给外围地区低端就业岗位。
中心地区抢来资源,倾销商品给外围地区。
三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谬误与流毒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农业社会很有效,但到了工业社会甚至到今天就失效了。
随着科技发展,资源不是有限的;
随着医学、女性地位和教育,生育也不和粮食经济正相关了。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农业社会很有效,但到了工业社会甚至到今天就失效了。
随着科技发展,资源不是有限的;
随着医学、女性地位和教育,生育也不和粮食经济正相关了。
四 “资源诅咒”
通过对比日本和俄罗斯经济,就发现了这个怪现象,资源丰富反而阻碍经济发展。
结构主义: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初级产品出口国贸易剪刀差。
初级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影响税收,导致不稳定的经济政策。
资源出口型国家过度依赖资源,其它产业薄弱,人才培养也落后。
资源型经济更容易造成集权和腐败。
通过对比日本和俄罗斯经济,就发现了这个怪现象,资源丰富反而阻碍经济发展。
结构主义:发达工业化国家和初级产品出口国贸易剪刀差。
初级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影响税收,导致不稳定的经济政策。
资源出口型国家过度依赖资源,其它产业薄弱,人才培养也落后。
资源型经济更容易造成集权和腐败。
第三节 政府、市场与人民
一 关于公私关系的流行错觉
从当前世界情况来看,纯粹的市场和计划经济肯定都不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该扮演什么角色,
负责哪些事务,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从当前世界情况来看,纯粹的市场和计划经济肯定都不行。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该扮演什么角色,
负责哪些事务,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二 民本主义视角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国家的责任和权力,没有完美的定论,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应该是有不同的选择。
目前来看,大政府是经济发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还有民主和法治。(这或许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市场的三大基石:政治稳定、社会信用、基础设施。
市场的三大引擎:消费、外贸、投资。
国家的责任和权力,没有完美的定论,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应该是有不同的选择。
目前来看,大政府是经济发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还有民主和法治。(这或许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市场的三大基石:政治稳定、社会信用、基础设施。
市场的三大引擎:消费、外贸、投资。
三 强国家的缔造
腐败是外围地区贫穷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国家是否是社会契约?起码产生时不是。
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变化,信息时代正在产生着影响。
腐败是外围地区贫穷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国家是否是社会契约?起码产生时不是。
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变化,信息时代正在产生着影响。
第四节 中心与外围
一 中心与外围之间的差异和变迁
传统结构主义关注实体经济,本书所谓民本主义关注虚拟经济和政治社会环境。
外围地区如何逆袭,我觉得和人一样,靠机会和命运,再加入自己的努力。
传统结构主义关注实体经济,本书所谓民本主义关注虚拟经济和政治社会环境。
外围地区如何逆袭,我觉得和人一样,靠机会和命运,再加入自己的努力。
二 融资结构的中心外围差异
外围地区,自力更生发展慢,借钱发展快,但受制于人,无法稳定发展。
新殖民主义只需要全球化大分工中占据先发优势。
外围地区,自力更生发展慢,借钱发展快,但受制于人,无法稳定发展。
新殖民主义只需要全球化大分工中占据先发优势。
三 分化与演进中的中心外围关系
先发用各种手段守住优势地位,后发只能在技术革命的阶段,抓住弯道超车的机会。
另外,中心与外围的分工,虽然中心占优势,但分工的优势在于稀缺,当资源稀缺,
或工业生产环境条件稀缺,(通过联合垄断),那优势地位就第一转变。
先发用各种手段守住优势地位,后发只能在技术革命的阶段,抓住弯道超车的机会。
另外,中心与外围的分工,虽然中心占优势,但分工的优势在于稀缺,当资源稀缺,
或工业生产环境条件稀缺,(通过联合垄断),那优势地位就第一转变。
第五节 可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
一 一价定理与可贸易品
在市场开放的前提下,如果忽略运输、税收和其它交易成本,那么同样的东西在世界任何角落理应卖一样价钱。
这个定理时研究汇率的逻辑前提。
是否符合这个定理,是可贸易品和非贸易品质的差异。两者不是绝对分明的,只是交易范围的相对性,是渐变的。
信息化让很多非可贸易品变成了可贸易品。
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真正指的是可贸易品。
在市场开放的前提下,如果忽略运输、税收和其它交易成本,那么同样的东西在世界任何角落理应卖一样价钱。
这个定理时研究汇率的逻辑前提。
是否符合这个定理,是可贸易品和非贸易品质的差异。两者不是绝对分明的,只是交易范围的相对性,是渐变的。
信息化让很多非可贸易品变成了可贸易品。
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真正指的是可贸易品。
二 GDP-PPP之误与“巴库斯-史密斯谜题”
gdp和ppp都存在描述国家经济实力不准确的情况。作者建议用对可贸易品的计算。
gdp和ppp都存在描述国家经济实力不准确的情况。作者建议用对可贸易品的计算。
三 如何发展可贸易部门
全球化无法阻挡,那就要有国际市场竞争力。有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两条路。
是攻是守,还是攻守兼备?
全球化无法阻挡,那就要有国际市场竞争力。有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两条路。
是攻是守,还是攻守兼备?
第一节 全球货币体系的演进轨迹:从金银复本位到美元霸权
一 从复本位到金本位
金银复本位造成套利行为,于是欧洲开始金本位。这也对银本位的清王朝造成了
打击。
金银复本位造成套利行为,于是欧洲开始金本位。这也对银本位的清王朝造成了
打击。
二 从金币本位到金汇兑本位
金的开采量无法满足市场流通,开始了金汇兑本位。
开始金汇兑本位使得各国超发货币,于是开始需金本位制,只按一个国家的黄金
来发行货币,其它国家都以此货币为基准。这就造成了发行货币国为中心的几个
集团竞争。
金的开采量无法满足市场流通,开始了金汇兑本位。
开始金汇兑本位使得各国超发货币,于是开始需金本位制,只按一个国家的黄金
来发行货币,其它国家都以此货币为基准。这就造成了发行货币国为中心的几个
集团竞争。
三 英美间货币权势的博弈与转移
美国的凯恩斯计划在与英国怀特计划竞争中胜出,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货币。
美国的凯恩斯计划在与英国怀特计划竞争中胜出,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货币。
四 摆脱黄金枷锁的美元霸权
美元和黄金挂钩也造成套利行为,于是美国耍流氓,不挂钩了,随意发行货币。
美元和黄金挂钩也造成套利行为,于是美国耍流氓,不挂钩了,随意发行货币。
五 关于货币本质的争论
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支付手段、储值工具。
货币体现的是信用。
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支付手段、储值工具。
货币体现的是信用。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美元霸权:幂律
一 货币国际化指数及其幂律
国际货币化指数,涵盖国际货币的计价支付、金融交易和财富储存等不同功能。
竞争的环境都存在马太效应。所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形成了霸权。
国际货币化指数,涵盖国际货币的计价支付、金融交易和财富储存等不同功能。
竞争的环境都存在马太效应。所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形成了霸权。
二 美元霸权的好处
铸币税撬动国内非贸易品gdp。
通过控制货币,控制全球经济波动,从中获利。
掌握swifi系统,用冻结和罚没手段制裁敌对方。
掌握货币发行,在全球经济结构中更具优势。
铸币税撬动国内非贸易品gdp。
通过控制货币,控制全球经济波动,从中获利。
掌握swifi系统,用冻结和罚没手段制裁敌对方。
掌握货币发行,在全球经济结构中更具优势。
三 美元“嚣张特权”的条件和代价
货币国际化水平的决定因素:国际市场对其币值长期稳定的信心,发行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中的
重要性,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开放度,各国政府的选择便好,货币使用惯性,货币发行国的政
治偏好。
代价是其它可贸易部门被货币贸易挤压,经济和人才结构有长远的影响。
货币国际化水平的决定因素:国际市场对其币值长期稳定的信心,发行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中的
重要性,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开放度,各国政府的选择便好,货币使用惯性,货币发行国的政
治偏好。
代价是其它可贸易部门被货币贸易挤压,经济和人才结构有长远的影响。
第三节 德国马克与日元: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教训
一 内政与金融体制论
对于贸易盈余国而言,升值与通胀之间存在取舍关系
对于贸易盈余国而言,升值与通胀之间存在取舍关系
二 实体经济质量决定论
产品独特性带来计价结算货币权
产品独特性带来计价结算货币权
三 国际政治决定论
储备和使用一国货币的前提是国际政治环境
储备和使用一国货币的前提是国际政治环境
四 货币国际化的次序和时间窗口
时机与方式对于货币国际化效果影响巨大
时机与方式对于货币国际化效果影响巨大
五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学习德国的经验,避免日本的错误
学习德国的经验,避免日本的错误
第四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经济学
一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美日量化宽松,造成中国外汇贬值。所以中国要开始实现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手段包括人民币支付结算系统
建设等。
美日量化宽松,造成中国外汇贬值。所以中国要开始实现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手段包括人民币支付结算系统
建设等。
二 围绕人民币国际化的争论
第一、风险是损伤外贸,冲击金融安全,辩护意见是拒绝开放是最大的风险;
第二、贸易本币结算、离岸金融中心和国际互换模式有造成资产泡沫风险,应该先国内金融市场化改革,
机遇很重要,要通过开放倒逼内部改革;
第一、风险是损伤外贸,冲击金融安全,辩护意见是拒绝开放是最大的风险;
第二、贸易本币结算、离岸金融中心和国际互换模式有造成资产泡沫风险,应该先国内金融市场化改革,
机遇很重要,要通过开放倒逼内部改革;
三 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发展前景
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国内贸易品的竞争力和外交政治环境。
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国内贸易品的竞争力和外交政治环境。
四 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对中国经济的重塑
好处自然有,风险也存在。
好处自然有,风险也存在。
第一节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构性特点与缺陷
一 美元之梦取代黄金之梦
当人们对美国有信心时,黄金就跌,当人们失去信心时,黄金就涨。因为当美元梦醒,
只有黄金才是真实的。
当人们对美国有信心时,黄金就跌,当人们失去信心时,黄金就涨。因为当美元梦醒,
只有黄金才是真实的。
二 主权货币作为全球储备
弊端是带来国际经济结构固化,经济偏好是脱实向虚,长期损伤市场。
弊端是带来国际经济结构固化,经济偏好是脱实向虚,长期损伤市场。
三 无锚货币与浮动汇率体系的基因缺陷
汇率大幅波动,给实体经济的跨境交易形成阻碍;
顺周期特征对发展中国家带来周期性冲击,并劝诱过度储备外汇资产,导致全球经济失衡;
也损害货币发行国的稳健财政纪律,损害中产利益。
汇率大幅波动,给实体经济的跨境交易形成阻碍;
顺周期特征对发展中国家带来周期性冲击,并劝诱过度储备外汇资产,导致全球经济失衡;
也损害货币发行国的稳健财政纪律,损害中产利益。
四 未来的补救方案
本书的第一个方案可行,就是重新硬锚定。第二个什么让联合国起到作用之类的不可行。
本书的第一个方案可行,就是重新硬锚定。第二个什么让联合国起到作用之类的不可行。
第二节 政治视角下的央行与货币政策
一 央行及其独立性的演变
央行从独立到不独立,再到独立,再到不独立。这和西方自由主义有关,资产所有者对政府的防范。
央行从独立到不独立,再到独立,再到不独立。这和西方自由主义有关,资产所有者对政府的防范。
二 新自由主义与央行独立性
央行货币政策一直存在规则与相机决策之争,也有两者结合的中庸之法。各国央行越是独立于各国政府,
就越是依附于美联储。
央行货币政策一直存在规则与相机决策之争,也有两者结合的中庸之法。各国央行越是独立于各国政府,
就越是依附于美联储。
三 美联储的货币政治
美联储一直等政策是宽松货币,对外收割,对内造成通胀泡沫。
美联储一直等政策是宽松货币,对外收割,对内造成通胀泡沫。
四 后危机时代的非常规货币政策
非常规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政策、资产负债表政策(量化宽松)、前瞻指引。
美国量化宽松带来扩表,但没高通胀,因为国内需求乏力,未刺激实体经济。
美国国内钱到了楼市股市,贫富差距加大。外围地区则推高大宗商品价格,造成通胀。
还有质化宽松,本质是将贸易品部门风险转移到非贸易品部门,稳定实体经济。
非常规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政策、资产负债表政策(量化宽松)、前瞻指引。
美国量化宽松带来扩表,但没高通胀,因为国内需求乏力,未刺激实体经济。
美国国内钱到了楼市股市,贫富差距加大。外围地区则推高大宗商品价格,造成通胀。
还有质化宽松,本质是将贸易品部门风险转移到非贸易品部门,稳定实体经济。
第三节 远端利率与人口春秋比
一 究竟是什么决定远端利率背后的资金需求: 投资还是消费?
利率解读三派:货币派、实物资本派、折中派。
货币派认为利率来自货币供求关系,凯恩斯主义认为发放货币,最终会激发投资需要,只会有限的降低利率;
实物资本派认为利率由实物资本等供求决定,资本供给即是储蓄,需求即是投资。本书的意见是需求是消费。
实际上折中派说明了货币决定近端利率,实物资本决定远端利率。
利率解读三派:货币派、实物资本派、折中派。
货币派认为利率来自货币供求关系,凯恩斯主义认为发放货币,最终会激发投资需要,只会有限的降低利率;
实物资本派认为利率由实物资本等供求决定,资本供给即是储蓄,需求即是投资。本书的意见是需求是消费。
实际上折中派说明了货币决定近端利率,实物资本决定远端利率。
二 人口结构视角下的远端利率
年轻人多,消费能力就高,远端利率就高。
年轻人多,消费能力就高,远端利率就高。
三 负利率时代的出现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负利率时代。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负利率时代。
第一节 金融利益在美国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崛起
一 金融业的游说与权力俘获
谁有钱,谁就能忽悠选票。金融业在美国更有钱。
银行同时也是政府的钱袋子,影响力更是非同一般。
关键人员在政府和金融业之间相互流动,被称为旋转门现象,更是形成了利益集团。
谁有钱,谁就能忽悠选票。金融业在美国更有钱。
银行同时也是政府的钱袋子,影响力更是非同一般。
关键人员在政府和金融业之间相互流动,被称为旋转门现象,更是形成了利益集团。
二 金融去监管化
利率市场化、允许金融机构之间的跨界竞争和合并、取消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
能做到这点,也因为美国央行和金融机构都非国有。
利率市场化、允许金融机构之间的跨界竞争和合并、取消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
能做到这点,也因为美国央行和金融机构都非国有。
三 金融压倒实业
制造业就业下滑不都是技术进步造成的,更是大量外包造成的。
发达的金融也会促使制造业缺乏沉淀的耐心,必须快速盈利。美式资本主义有利于创新行业,
不利于成熟行业。
制造业就业下滑不都是技术进步造成的,更是大量外包造成的。
发达的金融也会促使制造业缺乏沉淀的耐心,必须快速盈利。美式资本主义有利于创新行业,
不利于成熟行业。
四 “大到不能倒”(toobigtofail)
失去监管,形成垄断,绑架政府,胡作非为,埋下祸根。
失去监管,形成垄断,绑架政府,胡作非为,埋下祸根。
第二节 全球化的兴衰:从新自由主义到民粹主义
一 美式全球化的兴起与突变
狭义的全球化是政治经济的全球化,尤其是美元为主要国际货币的贸易格局。
这个体系在发展中为各方带来的利弊决定着各方的参与程度和形式变化。
狭义的全球化是政治经济的全球化,尤其是美元为主要国际货币的贸易格局。
这个体系在发展中为各方带来的利弊决定着各方的参与程度和形式变化。
二 新自由主义的流行与证伪
和传统自由主义一样重视市场作用,更强调金融业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无疑这种思想在很多外围地区未能开花结果。甚至在中心国家也经常收到各种挑战。
和传统自由主义一样重视市场作用,更强调金融业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无疑这种思想在很多外围地区未能开花结果。甚至在中心国家也经常收到各种挑战。
三 贫富分化与民粹崛起
美国目前中产在衰落,所以有占领华尔街运动。
美国目前中产在衰落,所以有占领华尔街运动。
第三节 全球化兴衰与中国的战略定位
一 国际格局变迁与全球化兴衰
维持霸权需要成本,当收益成本倒挂时,霸权国会收缩主动退出全球化。
维持霸权需要成本,当收益成本倒挂时,霸权国会收缩主动退出全球化。
二 中国是美式全球化的重要参与方
中国在全球化中受益,也付出了代价。
中国在全球化中受益,也付出了代价。
三 美式全球化退潮期的中国应对
目前来看美国虽然衰退,但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力,对抗还是忍耐?
目前来看美国虽然衰退,但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力,对抗还是忍耐?
第四节 国际金融中心的政治经济学
一 国际金融中心的变迁
国家权势机器经济辐射能力的消长,是金融中心崛起背后的原动力。
国家权势机器经济辐射能力的消长,是金融中心崛起背后的原动力。
二 金融中心与政治
大国竞争影响金融中心的分布和兴衰;
金融中心的持久繁荣需要政府充分支持;
政府采取的监管和税收政策对于金融中心和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大国竞争影响金融中心的分布和兴衰;
金融中心的持久繁荣需要政府充分支持;
政府采取的监管和税收政策对于金融中心和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三 如何打造亚洲和中国的金融中心?
主要是经济实力和金融市场的开放。
主要是经济实力和金融市场的开放。
第一节 汇率制度的选择与利弊
一 汇率制度的分类及其优缺点
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和中间汇率三大类。
固定汇率制优点/浮动汇率制缺点:贸易和投资、经济政策能够获得可信性、保持较低稳定利率、
物价和通胀预期的稳定。
浮动汇率制优点/固定汇率制缺点:货币失去政策独立性、保持大量外汇储备、难退出美元化。
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和中间汇率三大类。
固定汇率制优点/浮动汇率制缺点:贸易和投资、经济政策能够获得可信性、保持较低稳定利率、
物价和通胀预期的稳定。
浮动汇率制优点/固定汇率制缺点:货币失去政策独立性、保持大量外汇储备、难退出美元化。
二 经济金融学视角下的汇率制度选择
三元悖论:资本自由流动、汇率固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能同时实现。
最优货币区理论:最符合经济金融上某些条件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应当建立紧密联系的货币制度,如固定汇率制,
甚至使用统一货币。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经济规模、资本账户开放性、进出口莫阿姨的商
品结构和地狱分布、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通胀率相似度等。
还有一种是角点制度。
三元悖论:资本自由流动、汇率固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能同时实现。
最优货币区理论:最符合经济金融上某些条件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应当建立紧密联系的货币制度,如固定汇率制,
甚至使用统一货币。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经济规模、资本账户开放性、进出口莫阿姨的商
品结构和地狱分布、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通胀率相似度等。
还有一种是角点制度。
三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下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霸权国际的偏好、国内利益集团的斗争、选举政治的经济周期、政治制度和历史特征,是政治视角的选择理论。
霸权国际的偏好、国内利益集团的斗争、选举政治的经济周期、政治制度和历史特征,是政治视角的选择理论。
第二节 对汇率的民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解
一 汇率研究的路径问题
政府行政手段干预就是资本管制,市场手段干预就是外汇储备调节。
由于基本面的差异和经济约束条件的不同,各国货币汇率并不遵从同一个规律。体系中心国家面
对的是需求约束,而体系外围国家面对的是供给约束。
短期内,影响汇率的是市场情绪和预期,中期内,是政策,长期回来取决于两国各自可贸易品加
权平均价之比。
政府行政手段干预就是资本管制,市场手段干预就是外汇储备调节。
由于基本面的差异和经济约束条件的不同,各国货币汇率并不遵从同一个规律。体系中心国家面
对的是需求约束,而体系外围国家面对的是供给约束。
短期内,影响汇率的是市场情绪和预期,中期内,是政策,长期回来取决于两国各自可贸易品加
权平均价之比。
二 关于汇率的常见谬误
货币汇率的周期性不完全和经济发展相关,和货币体系结构有关,资本输出国一般逆周期,资本
输入国一般顺周期。
债务率和汇率的相关性主要是定价货币的发行权。本币债与汇率基本不相关,外币债会汇率贬值
高度相关。
货币汇率的周期性不完全和经济发展相关,和货币体系结构有关,资本输出国一般逆周期,资本
输入国一般顺周期。
债务率和汇率的相关性主要是定价货币的发行权。本币债与汇率基本不相关,外币债会汇率贬值
高度相关。
三 汇率波动与经济基本面的实证关系
工业制成品体现人的价值,汇率强势。能源弱化人的价值,汇率波动。
中央政府债务中的外币占比越高,一国货币越容易出现贬值。
工业制成品体现人的价值,汇率强势。能源弱化人的价值,汇率波动。
中央政府债务中的外币占比越高,一国货币越容易出现贬值。
四 汇率波动与非经济因素关系的实证检验
收税能力越强的政府,汇率约强势。
越是世俗化的经济体,货币越坚挺。
收税能力越强的政府,汇率约强势。
越是世俗化的经济体,货币越坚挺。
第三节 美元、人民币与“一带一路”货币汇率
一 美元指数
美元指数是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发达国家货币的综合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
美指短期看资产项目,长期看经常项目。美国贸易逆差无法解释美元指数,是因为美元不仅仅是
美国货币,是广义美元区国家的货币,包括直接使用美元和固定锚定的货币。
美元指数是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发达国家货币的综合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
美指短期看资产项目,长期看经常项目。美国贸易逆差无法解释美元指数,是因为美元不仅仅是
美国货币,是广义美元区国家的货币,包括直接使用美元和固定锚定的货币。
二 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趋势
从实体经济上看,人民币会下跌,不过也要看其它国家的情况。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情况,影响着汇率。
对于国际信心上的考量,政策上偏向人民币升值。
从实体经济上看,人民币会下跌,不过也要看其它国家的情况。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情况,影响着汇率。
对于国际信心上的考量,政策上偏向人民币升值。
三 模型建构与“一带一路”国家汇率稳定性预测
和汇率相关的指数包括政府职能、年龄中位数、iq、制造业增加值/gdp,书中有公式和图表,
模型和数据是否靠谱,存疑。
和汇率相关的指数包括政府职能、年龄中位数、iq、制造业增加值/gdp,书中有公式和图表,
模型和数据是否靠谱,存疑。
第四节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政治经济博弈
一 2005年之前:贬值、低估与固定汇率政策的再分配效应
央票、存款准备金、国家财政在央行存款,三种手段冲销多度流动性。
压低存款准备金,使得储蓄利率跑不赢通胀。
中央财政的成本有全国纳税人承担。
央票、存款准备金、国家财政在央行存款,三种手段冲销多度流动性。
压低存款准备金,使得储蓄利率跑不赢通胀。
中央财政的成本有全国纳税人承担。
二 2005-2012年中美之间围绕汇率升值问题的双层博弈
内外部压力,迫使人民币升值。
后来因为资本套利做空人民币,又出现贬值。
内外部压力,迫使人民币升值。
后来因为资本套利做空人民币,又出现贬值。
三 中美汇率争论的两个问题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利于汇率稳定,防止金融危机。
美国的贸易逆差更多还是全球化经济结构的结果。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利于汇率稳定,防止金融危机。
美国的贸易逆差更多还是全球化经济结构的结果。
四 新时代的人民币汇率
从过去的锚定美元,改革为锚定一揽子货币。
从过去的锚定美元,改革为锚定一揽子货币。
第一节 债务的政治经济学
一 关于债务杠杆的基本事实
债务的永久增长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无锚货币体系的必然产物。
债务率的高低与经济金融风险无关,债务风险来自于周期错配和币种错配。
宏观杠杆率计算逻辑有问题。债务是存量,gdp是流量,比值参考意义不大。应该是债务和资产的比值才有意义。
债务的永久增长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无锚货币体系的必然产物。
债务率的高低与经济金融风险无关,债务风险来自于周期错配和币种错配。
宏观杠杆率计算逻辑有问题。债务是存量,gdp是流量,比值参考意义不大。应该是债务和资产的比值才有意义。
二 从莱因哈特到雷伊·达里奥:美国知识界的债务情结
高债务率是否会影响gdp,以及如何影响,待研究。
高债务率是否会影响gdp,以及如何影响,待研究。
三 美国联邦债务的政治解读
主要看债务成本,即利息和gdp增速的比较。
当负利率时代,高杠杆会自动缩减。
主要看债务成本,即利息和gdp增速的比较。
当负利率时代,高杠杆会自动缩减。
第二节 中国债务的政治经济学
一 中国债务问题的态势
中央债务低,地方债务高,并且有各种隐性地方债。
国企债务高,如果投资失败率高,则有违约风险。
以内债为主,风险有全国纳税人兜底。
中央债务低,地方债务高,并且有各种隐性地方债。
国企债务高,如果投资失败率高,则有违约风险。
以内债为主,风险有全国纳税人兜底。
二 围绕杠杆率的探索与教训
经济增速放缓与去杠杆同行,造成流动性金融风险。
经济增速放缓与去杠杆同行,造成流动性金融风险。
三 如何解决民营资本融资难的问题
其实,我觉得最主要的是直接融资平台不够好。对于中小企业,主要还是直接融资。
其实,我觉得最主要的是直接融资平台不够好。对于中小企业,主要还是直接融资。
四 中国债务的改进空间
中央地方权力再分配,扩大中央债务,减少地方债务。
降低投资拉动gdp增速。(可外贸和消费都死翘翘了已经)
改革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增加股票直接融资比例。当然前提是做好监管。
中央地方权力再分配,扩大中央债务,减少地方债务。
降低投资拉动gdp增速。(可外贸和消费都死翘翘了已经)
改革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增加股票直接融资比例。当然前提是做好监管。
第三节 债务评级的霸权
一 评级霸权何以形成?
先发优势,和客户利益共生关系,美国设置行业准入壁垒。
先发优势,和客户利益共生关系,美国设置行业准入壁垒。
二 现有信用评级体系的治理缺陷
评级付费模式导致的激励扭曲和系统性腐败。
主要评级机构的风险评估能力和评估模型信度效度得不到保证。
反身性特点,即是因也是果。
评级付费模式导致的激励扭曲和系统性腐败。
主要评级机构的风险评估能力和评估模型信度效度得不到保证。
反身性特点,即是因也是果。
三 全球与中国评级市场的治理与改进
透明度和责任制,公开评级模型,为评估失误承担责任。
改革行业主体,可以在全球层面成立非营利性评级机构。
提升国内评估行业的治理水平。
透明度和责任制,公开评级模型,为评估失误承担责任。
改革行业主体,可以在全球层面成立非营利性评级机构。
提升国内评估行业的治理水平。
一 对流行谬见的批判
一 求商法来描述复杂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分子和分母本身纠缠相关
生育控制理论:生育率过高导致绝对贫困,人是创造者也是消费者。
去杠杆理论:杠杆率过高导致财政崩溃,债务即是财务的原因,也是结果。
利率定价理论:利率取决于投资,投资来自储蓄但又创造储蓄。
生育控制理论:生育率过高导致绝对贫困,人是创造者也是消费者。
去杠杆理论:杠杆率过高导致财政崩溃,债务即是财务的原因,也是结果。
利率定价理论:利率取决于投资,投资来自储蓄但又创造储蓄。
二 底层世界观
财富理解为物的积累而不是人的提升和需求的满足。
只看到政府对市场的限制,看不到市场是政府的公共产品之一。
只专注中心对外围的剥削,看不到共生。
将经济活动中的贸易品和非贸易品混为一谈。
财富理解为物的积累而不是人的提升和需求的满足。
只看到政府对市场的限制,看不到市场是政府的公共产品之一。
只专注中心对外围的剥削,看不到共生。
将经济活动中的贸易品和非贸易品混为一谈。
三 关于宏观债务和货币汇率
由于将贸易和非贸易部门混为一谈,所以推出国家债务率、房价、经济增速、货币发行增速影响汇率涨跌,是不靠谱的。
由于将贸易和非贸易部门混为一谈,所以推出国家债务率、房价、经济增速、货币发行增速影响汇率涨跌,是不靠谱的。
二 若干观点与猜想
一 国际货币体系和国家力量之间的关系
凡是以美元作为本币信用基础的其他国家很难在规模上超过有权发行美元的美国。
只有脱离美元体系,才能超越美国。
凡是以美元作为本币信用基础的其他国家很难在规模上超过有权发行美元的美国。
只有脱离美元体系,才能超越美国。
二 人民币的国家化前景和汇率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可能沿着曲线阶梯拾级而上,而不是与美元欧元平行三级。
人民币国际化可能沿着曲线阶梯拾级而上,而不是与美元欧元平行三级。
三 美国梦的新解
就是以无锚美元为核心的经济体系。
就是以无锚美元为核心的经济体系。
四 央行的货币政策
央行无法摆脱政治的干预和压力。
央行无法摆脱政治的干预和压力。
五、远端利率
受人口春秋比影响
受人口春秋比影响
六 汇率的涨跌
只从可贸易部门竞争力讨论和预测汇率。
只从可贸易部门竞争力讨论和预测汇率。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