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2025-09-23 15:35:5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5 软件工程
需求分析
需求层次
需求分类
业务需求
投资人,客户
确定项目视图和范围
高层次的目标要求
用户需求
具体目标
做什么
用户访谈,问卷调查
整理使用场景
用户视角
系统需求
功能需求
性能要求
设计约束
质量功能部署QFD
基本需求
用户要求的,必须做
期望需求
用户认为要做的
兴奋需求
用户没要求做,少做
需求分析基本步骤
获取需求
用户访谈,问卷调查
需求分析
冲突,边界,交互
需求定义
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验证
评审和测试
需求分析工具方法 p37
结构化需求分析
核心:数据字典
数据模型
ER图 - 实体关系图
功能模型
DFD数据流图
行为模型
STD状态转换图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
问题域
用例模型
UML用例图
分析模型
UML - 4+1 视图
UML 统一建模语言
类图
对象图
具体的某一个对象
构件图
接口
用例图
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关联关系
状态图
状态的变化
活动图
业务的流程
顺序图
对象之间消息的传递
协作图
参与者
部署图
服务器软硬件之间的关系
UML - 用例图关系
用例之间的关系
包含关系
公共的部分,必不可少
扩展关系
锦上添花
泛化关系
从特殊到一般
UML 类图关系 p44
依赖关系
一个事务发生变化影响另一个事务
泛化关系
关联关系
实现关系
软件架构设计
五大架构风格
数据流风格
管道
调用/返回风格
主子程序
独立构件风格
进程的通讯
虚拟机风格
仓库风格
架构评估
敏感点,权衡点
问卷调查,场景,度量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补充)
对象
属性+方法+对象ID
类
实体/控制/边界
接口
规范
消息
对象之间的交互
三个特点
封装
隐藏
继承(泛化)
继承
多态
不同对象收到同样的消息产生不同的结果
软件设计
概要设计
基本结构
详细设计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单一职责
单一的类
开放-封闭
扩展开放,修改封闭
李氏替换
子类可以替换父类
依赖倒置原则
依赖抽象,针对接口编程
接口隔离原则
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
组合重用原则
尽量使用组合,不是继承
迪米特原则
最少知识
设计模式
按目的和范围分类
创建型模式
原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
行为型模式
按处理范围
类模式
静态
对象模式
动态
软件测试 p49
动态测试(机器运行)
黑盒(功能测试)
白盒(结构测试)
灰盒
结构和功能都看
静态测试(人工检测)
桌前检查
代码审查
代码走查
测试类型
单元测试
模块
集成测试
模块之间的数据通讯
确认测试
验证软件与需求的一致性
内部确认测试
测试环境
Alpha 测试
测试环境
Beta测试
正式环境
验收测试
正式环境
系统测试
真实环境下进行
配置项测试
配置项与需求规格一致
回归测试
变更后
调试和测试的区别
调试
目的
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未知的
测试
目的
发现问题
已知的
测试管理
过程管理
计划,用例,执行,报告,评审
配置管理
测试监控管理
评估测试软件质量,缺陷数量,严重程度和种类
评估开发过程的质量
缺陷的分布,修复缺陷的时间,回归测试中发现的缺陷数据
测试设计
效率
文档产出率
用例产出率
质量
需求覆盖率
文档质量
文档有效率
用例有效率
评审问题数
测试执行
效率
执行效率
进度偏差率
缺陷发现率
质量
缺陷数
优先缺陷数/率
验证缺陷率
模块缺陷率
遗漏缺陷率
bug发现的时间点
缺陷定位和可读性
测试风险管理
需求风险
测试用例风险
缺陷风险
代码质量风险
测试环境风险
测试技术风险
回归测试风险
沟通协调风险
软件工程的过程管理 p48
连续式
能力等级
过程
公司层面,组织级
项目
知识域
工程
需求分析,设计,产品集成,内部验证,客户确认
支持
因果分析和解决方案,越来越好
阶段式
成熟度级别
管理
方法可复制
定义
每一项工作已经有标准化
量化
能预估未来,性能,定量
优化
组织层面的
2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阶段
5阶段法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P10
系统规划(甲方)
依据: 满足战略目标
确定:为什么要做
成果: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设计任务书
系统分析
依据:系统任务书
确定:逻辑模型,做什么
成果:系统说明书
系统设计
依据:逻辑模型
,确定:物理模型,怎么做
成果: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实施
运行维护(甲方)
7阶段法 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
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
需求分析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编码
测试
运行维护
4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模型 p147
瀑布模型
V模型 P150
单元测试
是否满足详细设计
针对编码(扁担)
集成测试
是否满足概要设计
针对详细设计(吉祥)
系统测试
是否满足需求分析
针对概要设计(膝盖)
验收测试
用户需求
原型化模型
迭代模型
重复
下一阶段以上一阶段的成果
螺旋模型
强调风险
敏捷方法 Scrum
一个迭代四周
以人为核心
Scrum主管,没有项目经理角色
1 信息系统规划
大型信息系统特点
从企业的战略出发
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 以数据处理为核心,部门需求
BSP
流程
1. 项目确定
2. 准备工作
3. 定义企业过程
4. 识别定义数据类
5. 分析现有系统
6. 确定管理部门对信息系统的要求
7 制定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8 成果报告
工具
制定计划:pert图,甘特图
访谈: 调查表
确认需求:会议
组织结构、数据类与过程关系
P/O矩阵 (过程/组织矩阵)
管理的过程
R/D矩阵(资源/数据矩阵)
数据类
C/U矩阵(创建/使用矩阵)
过程和数据
功能法 IPO图
输入输出
第二阶段 企业内部MIS为核心,企业整体需求
第三阶段 集成为核心,企业战略需求
3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P13
结构化方法(分析)
特点:开发目标清晰,开发工作阶段化
缺点:难以适应需求变化,开发周期长
适用于不复杂的
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
符合人的思维习惯,复用性
面向服务的方法(已经有的系统)
构件,乐高,标准化
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
原型法(需求)
适用范围:需求不明确的开发,分析层面难度大,技术层面难度不大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