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思维导图
2022-09-04 19:37:32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语文必修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5-9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引文
起源
屈原的诗句赋予了“木叶”鲜明的形象
讨论背景
“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的发展历程
“木叶”在诗歌中比“树叶”更常见
“落木”从“木叶”发展出来
古代的是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
“木叶”的艺术特征
象征秋风叶落的季节
“木”的作用
暗含了落叶的因素
原因:“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这些潜在的形象使得“叶“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形象之外去
联想画面,暗示颜色与触觉
使“木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疏朗的清秋气息
”木叶“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形象
“木叶”与其他概念相近的词语
艺术形象上差别是一字千金
”木叶“与”树叶“
”木”与“叶“代表的别样的潜在意义使得”木叶“形象丰富立体,而”树”与“叶“形象相近常常被洗练为”叶“
“木”与“树”
“高树”更饱满,“高木”更空阔;“木“的感觉空阔疏朗,”树“的感觉饱满绵密
”树“褐绿与”叶“感觉相似,而”木“透着黄色,更为干燥
“木叶”象征秋风叶落,”树叶“则更像春夏之交
”黄叶“与”木叶“
”黄叶“虽然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感,因此也缺少了那飘零之意
”落木“与”木叶“
”落木“更加空阔,它舍去了”叶“的绵密之意,象征着斩断柔情的时刻。而”木叶“仍然带着袅袅不断的余情
诗歌的感染力与启示性
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常常躲在概念背后,而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眼难尽的言说。该概念相去无几的词,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差别就几乎一字千金。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