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思维导图
2022-11-22 18:59:04   2  举报             
     
         
 AI智能生成
  八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的鸭蛋》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作品注释    
     雄黄酒    
     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汉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  
     曾经沧海难为水    
     出自《孟子·尽心上》,意译为,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不足为顾了。后人引用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囊萤映雪    
     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囊萤,用口袋装萤火虫。映雪,用雪的反光  
     车胤(yìn)    
     字武子,南平新(今湖南津市)人。东晋大臣  
     肃然起敬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寄名    
     旧俗幼童认僧尼为师而不出家,或认他人作义父母以求长寿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  
     现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戏剧剧本《沙家浜》、《大劈棺》,台湾版作品集《茱萸集》、《寂寞与温暖》,文论集《晚翠文谈》,散文集《蒲桥集》等  
     创作背景    
     1981年,汪曾祺应高邮县人民政府邀请,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访问。时值端午节,各种端午风俗引起了作者的回忆。于是汪曾祺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端午的鸭蛋》  
     主题思想    
     此文通过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以及家乡的“端午的鸭蛋”,表现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善于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美,用浓浓的深情,酿出了人生滋味  
     主旨    
     通过对端午风俗的描写和对家乡高邮鸭蛋的介绍,表达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段)    
     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十分富有地方特色,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作者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为下文的“鸭蛋”的出现做了铺垫,从而使文章语言显得过渡自然  
     第二部分(第二至第三段)    
     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文字轻松幽默,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在这一部分作者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  
     第三部分(第四至第七段)    
     写孩子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缓缓展开,环环相扣,一丝不乱。这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写得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写家乡腌蛋的特点。作者将文言词语与口语结合起来,相映成趣,倍添韵味  
    
 
 
 
 
  0 条评论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