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之感觉与知觉
2024-10-08 22:20:4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感觉与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心理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视觉感知颜色、听觉接收声音等。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和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周围环境中的刺激。简而言之,感觉是信息的初步接收,而知觉是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解释和识别的过程,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类对外界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人脑对直接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感觉是知觉过程的第一步。
感觉是感官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
定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和皮肤感觉。
外部感觉
运动感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机体觉)。
内部感觉
种类
光波转换为视觉信号
声波转换为听觉信号
物理能量转换为神经信号
刺激
信号通过感觉神经元传输
信号到达大脑的感觉皮层
神经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
传导
信号被转换为我们可以理解的信息
大脑处理并赋予意义
大脑解释神经信号
转换
感觉过程
识别颜色、形状和运动
通过眼睛接收光线信息
适宜刺激:380-780纳米光波/电磁波
锥体细胞:颜色 分辨细节
杆体细胞:轮廓运动
视觉
明度、色调、饱和度
心理特性
强度、波长、纯度(单色光,饱和度100%)
物理特性
相加混合
色光混合
相减混合
颜料混合
颜色
隔代遗传、明度分辨、男女10倍
色盲
视觉感觉
识别声音的高低和强度
通过耳朵接收声波信息
适宜刺激:16-2万赫兹声波,对1000-4000赫兹声音最敏感。
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特点:高→低→中。
听觉寂劳:强度太大或时间太长,感受性降低。
听觉
音调、响度、音色
频率、振幅、波形
心理学中,凡是人们不愿听到的声音都叫噪音。
声音
听觉感觉
感知压力、温度和疼痛
通过皮肤接收物理接触信息
触压觉、振动觉、温度觉、痛觉生理零点(皮肤表面温度)。
皮肤感觉
触觉感觉
区分不同味道如甜、酸、苦、咸
通过舌头接收化学信息
可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味蕾:酸、甜、苦、咸。
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
味觉
味觉感觉
识别各种气味
通过鼻腔接收气味分子信息
最古老,能挥发的有气味的气体,嗅细胞
嗅觉
嗅觉感觉
内耳中三个半规管,前庭器官。
平衡觉
肌肉关节的位移变化。
感受器:肌梭、腱梭、关节。
运动觉
机体觉又叫内内脏感觉,内脏器官的工作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
遍布全身,没有适宜的刺激,保护性作用,难于适应。
痛觉和一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有关。
痛觉
其他感觉
感觉类型
绝对阈限:能感知到的最小刺激
差别阈限:能感知到的最小刺激变化
感知刺激所需的最小强度
感觉阈限
形成统一的知觉体验
涉及跨感官的相互作用
大脑将不同感官信息综合处理
感觉整合
可能由疾病、损伤或先天因素引起
影响日常生活和行为能力
感觉信息处理异常
感觉障碍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
恰好能引起感觉的阈限值。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关系:反比
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关系:反比
刚刚能够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异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产生差异感觉最小刺激增量。
差别感觉阈限
韦伯定律: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成正比。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差别限与原刺激量比值是个常数(叫做韦伯分数)。公式:K=A1/I
费希纳定律:S=K log R 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心理量增加1个单位,物理量增加10个单位。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觉
短期适应:暂时性降低敏感度。
长期适应:长期或永久性敏感度变化。
感觉系统对持续刺激的敏感度下降
外界刺激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的变化。
明适应(感受性降低)。
暗适应(感受性提高),红光能保护暗适应。
感觉适应
刺激停止作用,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如记笔记。
感觉后像分为正后像和负后像,可相互转化。
彩色的负后像是刺激色的补色。
感觉后象
不同刺激作用同一感觉器官,感受性发生变化。
按照时间分: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
按照效果分:明度对比和色调对比。
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
如颜色对比、音高对比等。
感觉对比
一种感官功能的丧失或减弱被其他感官的增强所补偿。
如盲人的听觉和触觉敏感度提高。
感觉补偿
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
不同感官信息的综合处理。
形成统一的知觉体验。
联觉
感官的结构和功能限制了感觉的范围和精度。
感官的生理限制
光线、噪音、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感觉过程。
环境因素的影响
情绪、期望、注意力等心理因素影响感觉体验。
心理状态的影响
感觉的局限性
感觉现象
知觉是大脑解释感官信息的过程。
知觉涉及从感觉器官接收的信号的解释和理解。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的定义
个别、单一感官、不依赖于知识、经验。
整体、多种感官、受知识、经验影响。
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光波、声波、化学物质等
刺激通过感官接收
感官刺激
感官将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
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感觉转换
形成对刺激的感知
大脑处理
知觉过程
有意识地关注某些刺激
忽略其他刺激
选择性
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模式
如形状、对象或事件
组织性
即使感官输入变化,知觉保持一致
如视觉恒常性
恒常性
对感觉信息赋予意义
基于经验和期望
理解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定义和特性
大小、形状、方位、距离知觉(深度知觉)。
空间知觉
眼睛调节(睫状肌)、双眼视轴辐合。
肌肉线索
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明暗阴影、运动视差。
单眼线索
双眼视差、立体感
双眼线索
深度知觉
延续性和顺序性,一维性,不可逆性。
线索:计时器、昼夜交替、四季更替、生理心理周期。
准确性:听觉触觉视觉。
生物节律:24小时。
时间知觉
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如手表上秒针运动。
似动现象(动景现象):没有发生位移,却知觉为运动。
运动知觉
歪曲的知觉、固定的、必然产生、无法克服。
错觉
知觉种类
某种感官功能丧失
影响知觉能力
感觉缺失
错误解释感官信息
如视觉错觉
在没有相应外部刺激的情况下感知到感觉
如幻听、幻视
幻觉
知觉的障碍
年龄、性别、经验、情绪状态等
个体差异
光线、声音、温度等环境条件
环境因素
文化差异影响知觉方式和解释
文化背景
社会环境和群体影响知觉
社会因素
知觉的影响因素
感觉与知觉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