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高频/重点速记
2025-10-01 13:06:4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贵州省自考药学 01582《中医药学概论》高频/重点速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按“识记→理解→综合应用”三级提炼,可直接用于 150 min 试卷(易 2∶较易 3∶较难 3∶难 2)。> 符号说明:> ★=必背高频考点(约占 60% 分值)> ◎=常考易混点> ※=病例题/论述题素材库
上篇 中医学基础
章
绪论
1 基本特点
2 阴阳五行
3 气血津液※
4 脏腑经络※
6 病因※
7 病机
8 四诊※
9 辨证※
10 治则※
五星考点(背)
★四大经典及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贡献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定义;证-症-病区别
★阴阳 4 内容、五行生克乘侮规律
★气五大功能、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津液输布三环节
★五脏生理功能+志液体华窍;十二经脉走向流注
★六淫性质与致病特点;瘀血致病症候要点
★阴阳失调、邪正盛衰与虚实转化
★望神 3 型+假神;五色主病;舌诊(质/苔)6 项;正常脉“胃神根”
★八纲辨证表/里/寒/热/虚/实/阴/阳鉴别要点;气血津液辨证典型症
★正治(寒者热之…)与反治(热因热用…);三因制宜
易混/易错提醒
◎《难经》与《内经》区别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案例
◎相乘 vs 相侮;母病及子案例
○“津血同源”出血忌汗
◎“肝主疏泄”临床体现;六腑“传化物而不藏”
◎“风为百病之长”;湿邪趋下、粘滞
◎“阳盛则热/阴虚则热”鉴别
◎“淡白舌主气血虚” vs “红舌主热”
◎“里实证”与“里热证”并列关系
◎“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措施
命题切口
单选、名解
简答、病例
单选、填空
论述、病例
简答、病例
病例分析必考
单选、简答
图片题、病例
病例题核心
简答、论述
中篇 中药学(牢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禁忌”6 要素)
1. 高频重点药(★必背,共 60 味)
类别
解表★
清热★
泻下★
祛风湿★
温里★
理气★
止血★
活血★
化痰止咳平喘★
补虚★
平肝息风★
开窍★
药名(★重点)
麻黄、桂枝、柴胡、葛根、薄荷、菊花
石膏、知母、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生地黄、青蒿
大黄、芒硝、火麻仁
独活、秦艽、五加皮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陈皮、枳实、木香、香附
三七、小蓟、白及、艾叶
川芎、丹参、红花、益母草
半夏、川贝、浙贝、瓜蒌、桔梗、苦杏仁、桑白皮
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熟地、鹿茸、杜仲、枸杞子、麦冬、百合
天麻、钩藤、牡蛎、羚羊角
麝香、石菖蒲
秒杀要点(1 句话)
麻黄:发汗宣肺利水;柴胡:和解退热疏肝
石膏:清气分实热要药;连翘:疮家圣药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独活:下半身痹痛;秦艽:退虚热兼祛风湿
附子:回阳救逆第一品;肉桂:引火归原
香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三七:止血不留瘀;白及:收敛止血兼生肌
川芎:血中之气药;益母草:妇科经产要药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要药
黄芪:补气升阳托疮生肌;当归:补血活血润肠
天麻:眩晕要药;钩藤:清肝热平肝阳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要药
2. 共性考点
★“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十八反/十九畏”歌诀(试卷常出填空)
◎升降浮沉与病位/病势关系(升浮治在上在表,沉降治在下在里)
※煎法:附子先煎、薄荷后下、阿胶烊化、麝香不入煎
下篇 方剂学(背组成-功效-主治-辨证要点)
1. 超级重点方(★必背,共 30 首)
类别
解表★
泻下★
和解★
清热★
温里★
补益★
理血★
祛湿★
化痰止咳★
安神★
开窍★
方名
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
大承气汤
小柴胡汤
白虎汤、清营汤、龙胆泻肝汤
理中丸、四逆汤
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肾气丸
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
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真武汤
二陈汤、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
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
秒杀辨证要点
风寒表实无汗—麻黄汤;风热表证—银翘散
痞满燥实四症俱备
伤寒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
气分实热四大症—白虎;肝胆湿热—龙胆泻肝
脾阳虚—理中;阳衰四逆—四逆汤
气虚基础方—四君子;气血两虚—四物;肾阴虚—六味;肾阳虚—肾气丸
胸中血瘀—血府;中风气虚血瘀—补阳还五
湿滞脾胃—平胃;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藿香;阳黄—茵陈;阳虚水泛—真武
湿痰咳嗽—二陈;胆郁痰扰—温胆;风痰眩晕—半夏白术天麻
阴虚血少心悸—天王;肝血不足虚烦—酸枣仁
热闭—安宫;寒闭—苏合香
核心药物
麻黄-桂枝;银花-连翘
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柴胡-黄芩
石膏-知母;龙胆草-栀子
干姜-附子
人参-白术;熟地-山茱萸
川芎-当归;黄芪-地龙
苍术-厚朴;茵陈-栀子
半夏-陈皮
酸枣仁-茯苓
麝香-牛黄/苏合香
2. 组方结构(※病例加减题)
君-臣-佐-使定义与举例(如麻黄汤:君麻黄、臣桂枝…)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名称+适用范围常考填空)
题型速通技巧
题型
单选 20×2
填空 12×1
名解 5×2
简答 4×5
论述 1×8
病例 1×10
分值
40
12
10
20
8
10
答题模板
先排“绝对化”项,再抓“关键词”——性味、归经、主治
背熟“数字类”:十八反、十九畏、十二经脉走向、六腑/奇恒之腑
定义+1 句功效/适用范围(见上篇示例)
总-分-点列:①概念 ②分类 ③每类特点 ④临床意义
药性-归经-功效-主治-配伍-现代研究 6 段式
三步法:①四诊摘要→②证型(脏腑+八纲+病因)→③治法-选方-加减
1-Minute 速记口诀
六淫特点:“风寒暑湿燥火,寒暑重感火热急,湿粘燥裂风善行”
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方剂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韩(汗)陶(吐)下河(和)温清消补’”
四诊合参:“望神五色舌,闻声嗅气味,问十般病史,切脉浮沉迟”
气虚→四君子,血虚→四物,阴虚→六味,阳虚→肾气!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