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发展史(瓷器种类,著名磁窑,瓷器历史)
2025-10-22 23:33:0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程起始于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经过汉代的工艺积累,至唐代形成了成熟的瓷器体系。特别是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在唐代受到了文人雅士的推崇。宋代时,瓷器工艺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期,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产品各具特色,对世界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陶瓷发展史
起源与早期发展(新石器时代)
仙人洞遗址:2万年前,世界最早陶器
地域特色
仰韶文化:红陶人头壶、人面鱼纹盆
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
大汶口文化:白陶龟
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
夏商周时期
白陶:青铜器替代品,胎白纹美
灰陶:民间日用
印纹硬陶:几何纹饰
原始瓷器:商代中后期出现,青绿色釉
秦汉时期
瓯窑
创建时间
东汉至宋代
地点
浙江省温州一带的瓯江两岸
类型
特征
胎质:早期胎体较松,没有完全烧结,呈色较白略带灰色,胎釉结合往往欠佳。中晚期胎体较密实细腻,呈灰白或浅灰色,但仍有脱釉和剥釉现象。
釉色:早期多为淡青色,少有青黄和青绿色,透明度高,开冰裂纹,易剥釉。中晚期釉色多为青色、青黄色或淡黄色,胎釉结合紧密,少有剥釉现象。
造型:在造型上大多与越窑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如早期的牛形灯、褐彩碟、五联罐等及中期的仿花果形的碗、盘之类器物活泼秀硕。
装饰:简单朴实,刻划的纹饰有弦纹,莲瓣纹等。大量使用褐色装饰,早期为点彩,中期为彩斑,晚期为条形彩绘,且起笔细,收笔粗。
彩绘陶:反映社会生活
低温铅釉陶:首次上釉,釉色晶莹
成熟青瓷:东汉晚期,浙江上虞、绍兴
三国两晋南北朝
孙吴青瓷:釉层均匀,胎质坚硬
代表:谷仓罐(魂瓶)
北方白瓷:打破青瓷垄断
青瓷莲花尊:佛教艺术代表
隋唐五代
六大青瓷窑
越州窑
最久远的瓷器之一,世界公认的“瓷母”
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
鼎州窑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另一说在陕西省泾阳县)
婺州窑
浙江金华
始烧于三国,唐宋时窑场扩大
岳州窑
湖南省湘阴县
始烧于隋代,盛于唐,而衰终于五代。
寿州窑
安徽省淮南市
始烧于隋代,盛于唐,终于唐晚期
洪州窑
江西省丰城县
始于东汉晚期,终于晚唐。
白瓷窑
邢州窑
河北省邢台市所属的内丘县、临城县一带
开始于隋,入唐以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至唐中后期已自成体系,并能与越窑青瓷平分秋色。
唐三彩:低温铅釉陶,非瓷器
骆驼俑、侍女俑
南青北白:
南方:越窑青瓷(秘色瓷)
北方:邢窑白瓷 → 定窑白瓷
长沙窑:釉下彩绘,外销主力
宋代(瓷器美学巅峰)
五大名窑:
汝窑:天青色,玛瑙入釉
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
官窑:紫口铁足,釉厚开片
创建时间
地点
北宋——毛公洞官窑:江苏扬州一带
南宋——临安(浙江杭州)
类型
特征
哥窑:金丝铁线开片
创建时间
地点
窑址未知
类型
特征
钧窑:窑变万彩,铜红釉
定窑:白瓷之王,刻花印花
民窑系统
北方
磁州窑:白地黑花
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
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
耀州窑
瓷器类型
早期唐时主要烧制黑釉、白釉、青釉、茶叶末釉和白釉绿彩、褐彩、黑彩以及三彩陶器等。
中期(宋、金)以烧青瓷为主。北宋是耀州的鼎盛时期,据记载且为朝廷烧造“贡瓷”。
后期(金、元)开始衰落,而终于元初。
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
分支主题
钧窑
北方青瓷
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
定窑
白瓷
河北曲阳涧磁村
南方
景德镇窑(饶州窑)
创建时间
东汉至宋代
唐武德(618一626)间
地点
江西景德镇
类型
特征
胎质:早期胎体较松,没有完全烧结,呈色较白略带灰色,胎釉结合往往欠佳。中晚期胎体较密实细腻,呈灰白或浅灰色,但仍有脱釉和剥釉现象。
釉色:早期多为淡青色,少有青黄和青绿色,透明度高,开冰裂纹,易剥釉。中晚期釉色多为青色、青黄色或淡黄色,胎釉结合紧密,少有剥釉现象。
造型:在造型上大多与越窑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如早期的牛形灯、褐彩碟、五联罐等及中期的仿花果形的碗、盘之类器物活泼秀硕。
装饰:简单朴实,刻划的纹饰有弦纹,莲瓣纹等。大量使用褐色装饰,早期为点彩,中期为彩斑,晚期为条形彩绘,且起笔细,收笔粗。
龙泉窑:粉青、梅子青
创建时间
地点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
类型
特征
建窑:黑釉茶盏(兔毫、油滴、曜变)
创建时间
东汉至宋代
唐武德(618一626)间
地点
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
类型
黑釉瓷窑
特征
吉州窑(东昌窑、永和窑):木叶贴花、剪纸贴花
创建时间
唐代晚期,发展于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停烧于元代,
地点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永和镇
类型
特征
元代(彩绘革命)
官窑
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
元青花:波斯钴料,蓝白对比
釉里红:铜红釉
蓝釉瓷
卵白釉
民窑
外销:龙泉青瓷、青花瓷远销海外
磁州窑:白底黑花
钧窑:窑变釉色引人入胜
德化窑:白鉴溫润如王
明代(彩瓷百花齐放)
青花:永宣青花(苏麻离青)
郑和从波斯带回
斗彩:成化鸡缸杯
五彩:嘉靖万历,色彩浓烈
单色釉:祭红、祭蓝、甜白
德化白瓷:象牙白,观音像
清代(集大成时代)
青花:康熙墨分五色,雍乾仿古
彩瓷
珐琅彩:宫廷绘制,富丽堂皇
粉彩:柔和立体,取代五彩
象生瓷、镂雕瓷:乾隆时期技艺巅峰
紫砂壶:文人参与,诗书画印
清末民初
官窑衰落,民窑仿古盛行
文人瓷画:珠山八友,清新书卷气
陶瓷原理
原料
陶:普通黏土,含铁高
瓷:高岭土+瓷石,氧化铝高
温度
陶:800–1000°C
瓷:1200°C以上
釉彩
青釉:铁离子
唐三彩:铅釉+铜铁钴
元青花:钴料+锰铁杂质
钧窑:铜还原色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