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浪涛2025刑法精讲卷第三讲客观要件一行为主体,第一节自然人,第二节单位犯罪
2025-10-27 09:18:1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法考记忆脑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节自然人
要求客观上存在一个自然人,有制造法益侵害事实的能力。
一、真正身份犯:行为人具备某种特殊身份,才能构成犯罪。
1.定罪身份必须在开始犯罪时具有。
2.定罪身份只是针对实行犯所要求的。
二、不真正身份犯:行为人具有某种特殊身份,不影响犯罪成立,但影响量刑。例:诬告罪,国家工作人员犯该罪应从重处罚。
三、“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是否从事公务。
判断公务的标准
一是事物具有公共管理性。
二是事物具有行政职责性。
第二节单位犯罪
一、分类
纯正单位犯罪,由单位构成
不纯正的单位犯罪,可由单位构成也可由自然人构成。
二、成立条件
(一)主体条件:法人资格问题
国有单位不要求法人资格
私营单位要求法人资格
注意:如(国有或私营)单位分支机构或内设机构,没有独立法人资格,但仍能构成单位犯罪主体。需满足两个条件:1.以自己名义犯罪;2.违法所得归该机构所有。
(二)主观条件:
1.成立单位犯罪,要求具有单位意志。单位犯罪不是内部某个成员的意志,而是单位整体意志。
单位整体意志产生的方式有:
(1)由单位决策机构形成(董事会决议)
(2)单位领导依据职权作出决策。
2.主观罪过形式,单位犯罪既可以故意犯罪,也可以过失犯罪。
3.单位犯罪的客观样态与自然人犯罪的客观样态没有区别,都由自然人实施。
4.揭开单位面纱
两种情况下的单位犯罪,按照自然人犯罪论处:
(1)成立单位时主要目的就是犯罪
(2)成立单位后主要活动就是犯罪
三、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关系
(一)区分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
1.主观条件:单位犯罪体现单位意志,或者单位授权,或者依据职权做出决策。内部成员犯罪是个人意志。
2.客观条件:单位犯罪为单位全体谋取非法利益。内部成员个人犯罪为特定成员个人谋取非法利益。
模型理解
单位意志
单位利益
单位犯罪
单位意志
个人利益
个人犯罪
个人意志
单位利益
个人犯罪
个人意志
个人利益
个人犯罪
(二)单位与个人共同犯罪问题
单位本身犯罪,不是各个成员间共同犯罪,也不是单位与成员间共同犯罪。
单位与单位之间可以构成共同犯罪,单位与单位外自然人可以构成共同犯罪。
(三)单位实施纯正的个人犯罪
单位实施只能由个人构成的犯罪,定单位直接责任人的个人犯罪。(有些罪名的主体只能是个人)
(四)单位实施不纯正的单位犯罪
即可由单位构成也可由个人构成的犯罪。同一犯罪,主体不同,但定罪标准、既遂标准应当相同。
特殊规定的司法解释
单位犯罪的定罪数额高,个人犯罪的定罪数额低,这些视为特殊规定。
单位和个人都能构成犯罪主体(前提是由单位实施),单位未达到单位犯罪的数额标准,不能定直接责任人犯罪。
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即可由单位构成,也可由个人构成,单位定罪数额20万元,个人定罪数额是10万元,甲单位走私数额15万元,不构成单位犯罪,对此也不能定单位的直接责任人有罪。
结论:单位实施纯正的个人犯罪(犯罪主体只能是人),可以串线定单位直接责任人的罪。单位实施不纯正的单位犯罪(犯罪主体单位或人),不允许串线到个人犯罪。
四、处罚
(一)处罚规则
1.原则双罚:既罚单位也罚个人(个人包括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
(1)对单位本身只能判罚金,不能判没收财产。
(2)所处罚的个人必须是参与犯罪的人。
(3)所处罚的个人只能是两类人(主管和直接责任人),其余人即使参与了单位犯罪也不得处罚。
(4)处罚个人时,数个个人可以构成共同犯罪。
2.例外单罚:只罚个人不罚单位,因为罚单位会损害普通职员利益。
(二)“单位没了”
单位犯罪后没了
真没了: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宣告破产
直接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职责。
假没了:被合并到另一个新单位
追究原单位的单位犯罪。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