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图谱最终版
2025-10-30 19:22:42   0  举报             
     
         
 单元课程图谱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举例说明。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3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2、3和5的倍数,促进数感的发展。3.了解质数(素数)与合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质数与合数,并能熟练判20 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4.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5.了解奇数与偶数,能准确判断奇数与偶数,通过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奇偶性),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年级下册
  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准确进行多位数除法运算,为因数、倍数定义的推导及倍数特征验证提供运算支撑。
  比例
  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举例说明。2. 我能掌握2、3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2、3和5的倍数。3. 我能能找出质数与合数,并能熟练判20 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4.我能知道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5.我能了解奇数与偶数,能准确判断奇数与偶数,通过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奇偶性),丰富解决问题。
  质数合数筛选工坊(埃拉托斯特尼筛法升级版)》 建议:坐庄法呈现 1 - 30 数字表,每组发放 “筛选工具包”(红色笔:划去合数,蓝色笔:标记质数,黄色笔:标注 1),分步骤操作:第一步:用黄色笔标注 1,讨论 “1 有几个因数?”,明确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第二步:用蓝色笔标记 2(因数 1、2),认定为质数,再用红色笔划去 2 的倍数(4、6、8……30),说明 “这些数除了 1 和本身,还有因数 2,是合数”。第三步:用蓝色笔标记 3(未被划去,因数 1、3),认定为质数,划去 3 的倍数(9、15、21、27),解释划去理由。第四步:依次标记 5、7(未被划去),划去其倍数,最终剩余的蓝色标记数即为 1 - 30 的质数。小组展示筛选结果,重点讨论 “2 为什么是质数?”“9 为什么是合数?”,加深对质数、合数定义的理解。
  第五单元  因数和倍数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理解除法的基本意义,是后续通过除法定义因数、倍数的运算基础。
  1-20各数的认识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万以内数的认识
  在计算中初步接触单数、双数(如 11 是单数,12 是双数),形成数的分类初步感知,为奇数、偶数的正式定义铺垫。
  《倍数特征侦探行动》 建议:坐庄法分组发放 “1 - 100 数字表”“侦探手册”(记录猜想、验证过程、结论),设置侦探任务:任务 1(侦破 2 的倍数):圈出数字表中 2 的倍数,观察个位数字,记录猜想(如 “个位是 0、2、4、6、8”),再用数字表外的数(如 132、457)进行除法验证,确认猜想是否成立。任务 2(侦破 5 的倍数):同理,圈出 5 的倍数,观察个位特征,提出猜想并验证,总结 5 的倍数特征。任务 3(侦破 3 的倍数):圈出 3 的倍数,计算各位数字和(如 12:1 + 2 = 3),记录数字和规律,提出猜想(如 “各位数字和是 3 的倍数”),用反例(如 14:1 + 4 = 5,不是 3 的倍数,14 也不是 3 的倍数)验证,最终确定 3 的倍数特征。各小组派 “侦探代表” 上台分享成果,教师汇总梳理,形成 2、3、5 的倍数特征总结表。
  五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评价
  四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解决问题:探索和的奇偶性
  掌握两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技巧,提升除法运算熟练度,确保在求解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时能高效进行整数除法操作。
  《因数倍数配对闯关》 建议:叽叽喳喳法准备 1 - 40 整数卡片,学生每人 1 张,设置 3 轮闯关任务:第一轮(基础关):教师给出目标数 “24”,持有 24 因数卡片(1、2、3、4、6、8、12、24)的学生需快速站起来,说出 “x 是 24 的因数,24 是 x 的倍数”,配对成功即可通关。第二轮(进阶关):教师给出目标数 “15”,配对完成后,让学生判断手中卡片数字是奇数还是偶数,并用 “我是 x,x 是奇数 / 偶数,因为 x 是 / 不是 2 的倍数” 说明理由。第三轮(挑战关):随机抽取 2 名学生,让两人判断彼此卡片上数字的因数、倍数关系(如抽到 8 和 24,需说出 “24 是 8 的倍数,8 是 24 的因数”),若判断错误,其他学生补充纠正。闯关结束后,引导学生总结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性及奇数、偶数的判断标准。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1-5星)
  课前准备
  1.能提前准备整数卡片、侦探手册等学具;2.预习“因数和倍数”相关内容,标记不理解的问题。
  课堂参与
  1.认真倾听教师以及同学讲解。2.积极举手回答问题。3.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操作实践
  1.能正确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2.能说出每个数的倍数特征;3.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尝试调整并解决问题。
  合作交流
  1.小组活动中,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2.耐心倾听同伴的找倍数因数的思路,主动提出合理建议;3.当同伴思考错误时,能友好交流并协助纠正。
  单元定位
  该单元中 “约分”(P65 - 66)需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化简分数,“通分”(P71 - 72)需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统一分数单位,本单元知识是分数化简与统一单位的关键前提。
  因数和倍数: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计算分数与整数相乘需先约去整数与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简化计算;《分数除法》(P28 - 35)中,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转化为乘法后,同样需要通过约分简化运算,本单元知识是分数运算高效计算的基础。
  认识万以内整数的组成与大小比较,拓展整数认知范围,为后续分析较大整数的因数、倍数奠定基础。
  掌握 20 以内整数的读写与计数,建立整数的初步概念
  单元内容
  分数乘法
  因数和倍数
  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如 6:8 与 9:12)时,可通过分析比的前项、后项的因数关系快速验证;《百分数(二)》(P8 - 15)中,将折扣、税率等问题中的分数转化为百分数,本质是通过约分将分数化为最简形式后再转化,依赖本单元最大公因数知识。
  六年级上册
  活动任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核心素养:1. 数感:感知因数与倍数 “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 的关系,建立对整数间关联的具象认知,能准确描述两个整数的因数、倍数关系。2.推理意识:根据 “若 a 是 b 的倍数,则 b 是 a 的因数” 进行逻辑推导,从 “2 的倍数是偶数” 推出 “非 2 的倍数是奇数”,培养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3.运算能力:提升整数除法与因数分析的运算准确性和速度。4.应用意识: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
  2、5和3的倍数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偶数与奇数
  表内除法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