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
2016-03-06 22:20:37 9 举报
AI智能生成
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包括政策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等。政策科学是研究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学科,它关注政策的目标、手段和效果。政治学研究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它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和社会福利,它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经济分析工具。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它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社会背景。法律学研究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它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些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公共政策的学科体系。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一) 公共政策学
1.关于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Charles Lindblom)
于1956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就结果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公共政策
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及政策一般
(二) 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一参谋结构和④矩阵结构
(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依据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
研究程序的设计;
政策研究资料的收集或者对研究对象的观察;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1.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2. 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在公共政策研究中,一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除了抽样方法以外,还有另外一大类方法。这类方法一主要在于通过实地研究获得第一手的、用于定性研究的政策资料,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1)无结构访谈法。(2)实地观察法。(3)非参与观察法。(4)参与观察法。
3.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从系统分析的内容来看,对公共政策系统的分析通常包括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三个方面
(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
(4)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
(5)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
(6)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
(7)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
(8)公共政策比较分析方法。
(四)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
注意掌握如下几个核心概念: 政策研究的概念、政策分析的概念、公共政策学的概念。
(五)古代中国政策研究
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是十分发达的,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六)公共政策学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条件、标志和发展过程
1. 公共政策学在西方国家产生的条件
2. 公共政策学的诞生
1951年,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
该书首次提出并界定了"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的这一概念,
指出"政策科学是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解决那些结构和关系都很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工具"。
这本书被誉为"政策科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
被人们认做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公共政策罕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他也是政治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自公共政笨学诞生之日起,由拉斯韦尔等人倡导的行为主义就是这个学科的主导范式。
3.公共政策学的发展
(1)第二个阶段
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里,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1)方法论的多样化。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特变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公共政策学进人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
《政策科学构想》
(2)近期发展
在这门学科的发源地美国,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的进展是应予特别指出的:课题选择的新取向;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
子主题
(七) 公共政策学的引进
把公共政策学引人中国,台湾早于大陆石在台湾、最早引人这门学科的高等院校是中兴大学法商学院(今台北大学)、台湾大学和政治大学。
1. 公共政策中国化的成绩
第一,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
第二,吸收国外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通常是研究报告,但也有进行学理探讨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教科书。
第三,通过考察和总结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决策和政策理论的指导下,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和分析路径进行重构和创新。
2.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
第一、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
第二,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
第三,重视本土资源;
第四,重视当代中国公共决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模型。
(八)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
第一,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第二,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
第三,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