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
2016-03-22 15:05:4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中级实务-存货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概念
产成品、商品
委托代销商品
发出商品(已经发运但尚未办妥托收手续的产成品或库存商品)
代制品、代修品
在产品
委托加工物资
材料、物料
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入的土地使用权
在途物资(已经支付货款,但尚未验收入库在途材料)
为建造固定资产而储备的材料,属于固定资产不属于存货
确认条件
相关的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
存货成本能可靠计量
初始计量
外购的存货成本:从采购到入库前发生的所有支出
购买的价款
相关的税费
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不能抵扣的进项税
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无法抵扣计入成本
其他可归属的成本费用
运输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扣除收回的赔款)
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因的损耗,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
包装费、装卸费、入库前挑选费、仓储费
保险费
其他
实务中存在其他费用过大时,进行先归集,期末根据存销分摊
对已销售的商品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对未销售商品计入存货成本
费用金额较小
直接计入存货成本
采购途中采购员发生的差旅费计入销售费用,不计入存货
需要进一步加工取得的存货成本
委外加工存货
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
加工费
运输费、装卸费和保险费等其他费用
税费
委外加工收回后直接销售的存货
消费税入存货成本
委外加工后收回后继续加工的存货
消费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自行生产存货
原材料或半成品
直接人工
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投资)
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格
但是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指合同协议价背离公认价格)
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
从事劳务提供人员的直接人工
其他直接费用以及归属该存货的间接费用
不计入存货成本,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
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仓储费用
不包括为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须的仓储费用
期末计量
期末计量的原则
孰低原则(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
不变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完工时估计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成本: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1.外来原始凭证2.生产成本资料3.生产成本帐薄记录)但不包括预算资料
期末计量的方法
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考虑的因素
确凿的证据:对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有直接影响的客观证明
例:1、市场销售价(产品或商品、类似品)2、销售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和生产成本资料
持有存货的目的
直接出售的存货
进一步加工出售的存货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
但不包括存货的账面价值
构成
产品、商品、材料直接出售(无销售合同)
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需要加工的材料存货
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至完工成本
具体计量
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
有合同
合同数量内
合同价
超过合同数量
一般市场价
无合同
一般市场价
用于生产产品材料的期末计量
产品没有发生减值
材料按成本计量
产品发生减值
材料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材料可变现净值=产成品的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至完工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有迹象表明存货发生减值
减值测试
当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
如果同类存货有合同价和无合同价
分别确定期末可变现净值与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是否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每一资产负债表日
计算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与已计提数比较
应提数大于已提数
补提差异数(全部产品一起比较)
应提数小于已提数
不做处理
当存货跌价因素消失
转回已计提金额为限
借:存货跌价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
而不是在当期造成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其他影响因素
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对外销售
根据销售比例
结转成本时:借:主营业务成本70存货跌价准备30贷:库存商品100
计提跌价准备的材料对外销售
根据销售比例
结转成本时:借:其他业务成本70存货跌价准备30贷:库存商品100
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用于在建工程
结转成本时:借:在建工程70存货跌价准备30贷:库存商品100
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转出
结转计提的存货跌价损失但不冲减当期的资产减值损失
结转成本时:借:主营业务成本70存货跌价准备30贷:库存商品100
做题注意点
无论是产品还是材料
1.计算可变现净值
2.与账面成本比较孰低
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计提跌价准备
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不变
存货跌价准备通常按照单个存货项目计提,也可分类计提
发出的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应于资产负债日调整为实际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的不能出现借方余额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