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迪嬷嬷一:3早期基督教和中世纪艺术
2016-05-13 15:18:58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温迪嬷嬷一:3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拜占庭艺术
第一个黄金时代
公元313年
君士坦丁大帝承认基督教为罗马国教
1:王权神化
国家和教会同心同德
2:圣像:宗教人物
画于便于携带的小木板上
每一细节都具有特别的宗教意义
第二个黄金时代
8、9两个世纪间,皇帝禁止用人的形象表现圣像,拜占庭艺术家移居西方
843年,禁令废止,艺术家带回西方的新的灵感:古典的艺术形式和幻象般的特质
也开始有亲昵的圣母子形象
特点
镶嵌画的金色背景
大多气势恢宏
艺术风格演变
古罗马帝国衰落
公元2世纪初开始
三世纪时一分为二
东部
西部
5世纪时屈从日耳曼蛮族统治
东部
以基督教为基础
以拜占庭为中心
崭新的艺术形式
1、基督教艺术
在题材上而不是风格上不同
2、拜占庭艺术
基础风格
拘谨的典雅
不乏激情的素朴
冷冰冰的、专断的严肃
程式化、显得呆板
精神的纯粹和力度
个人按:1、可能在信仰的初级阶段比较谨慎和用力过度,极尽虔诚之心
2、现代人的拘谨来自于文化上的缺失和不自信
3、哥特式艺术
自然主义色彩更加浓厚
线条柔软优雅精妙
包括雕塑上
随后欧洲艺术的演化
俄罗斯艺术
10世纪皈依基督教
文化会和:接受拜占庭传统,化为自己的东西
西欧“黑暗时代”
中世纪早期到公元1100年前后,即中世纪盛期开始
一般人们认为是罗马帝国和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的艺术荒漠
其实并非如此,这一时期是基督教大本营里的文化艺术发展、蜕变的时期
未未来科学技术的创新孕育了种子
为技术发明(如印刷术)开辟了道路
西方教会
比拜占庭艺术较少神秘感,更人间化
绘画普及宗教教义
因为中世纪百姓多数文盲
最简陋的教堂建筑物墙上也画满色彩明快的《圣经》故事
彩绘的手抄书
曾征服西方世界的游牧蛮族的工艺品大都功能明确、小巧易携
皈依基督教以后,他们极富装饰性的艺术自然转化为也是小巧易携的信教艺术-彩绘手抄书
这是中世纪早期最平易近人、最可爱的手工艺
查理大帝:加洛林王朝的艺术
中世纪早期称霸欧洲
控制北欧大片领土、大力推行基督教
复兴了300年前兴盛于罗马帝国的古代艺术
800年,查理曼登上法兰克王国(包括现在法国德国在内)的皇位
成为一位积极的艺术保护人
要求画家用艺术传达基督教教义,还要反映帝国辉煌成就
拓展:爱好艺术的皇帝
将当时欧洲最有名的大学者召到宫中
制了数套光彩耀目的彩绘拉丁文福音书
一些插图几乎具有古典式的庄严、华美和安详
派人学习研究早期基督教和拜占庭壁画和镶嵌画
雇用希腊艺术家参与福音书的彩绘
爱尔兰:凯尔特彩绘手抄书
5世纪皈依基督教
高级凯尔特修士团在英国和北欧也相继出现
这些社团创作的错综复杂的艺术作品是凯尔特和日耳曼风格的结合
令人眼花缭乱、有着非凡的致密
旷世精品
《都罗圣书》
《林迪斯芳福音书》
《凯尔斯祈祷书》
8世纪-9世纪由艾欧纳岛上的爱尔兰僧侣们创作
后被带到爱尔兰凯尔斯隐修院
彩绘书中最伟大的作品
象征性的形象有种圣像般的力量
真正辉煌之处
经过彩绘装饰的首字母
复杂而又浑然一体
狂放不羁而又井然有序
字母表达表面形式和精神含义
整个页面画满排列有序的线、免、形和各种动物(不大注重表现人物)
拓展
《活着的殉道者:凯尔特人》
电影:《凯尔特经》
其他手抄书
西班牙
彩绘手抄书
有着最富戏剧性的插图
取材于《启示录》
英国
彩绘手抄书
英格兰“贝叶挂毯”
以布为底的绒线刺绣品
表现诺曼人征服英格兰的故事
法国
彩绘手抄书
祈祷文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