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风险应对
2016-08-29 09:08:41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风险应对是企业在面对潜在威胁或不确定性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减轻风险对业务运营的负面影响,保护企业的资产和利益。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制定预防和应急计划,以及建立监控和报告机制。通过积极应对风险,企业能够更好地预测和控制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确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总体应对措施
保持职业怀疑
分派更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利用专家工作
提供更多督导
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因素
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或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进一步审计程序
控制测试
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分析程序
细节测试
设计进一步程序时考虑的因素
风险的严重性,即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
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
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特征
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
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
审计程序的时间
期中实施
重大错报风险不高,“可以”
期末实施
重大错报风险高,“应当”
控制测试
评价内部控制
防止、发现并纠正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
运行有效性
防止、发现并纠正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
运行有效性
控制测试的内容
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相关时间是如何运行的
控制是否得到一贯实施
控制由谁以何种方式执行
应当实施控制测试的情形
满足之一即可
满足之一即可
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
询问
询问本身不足以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需要将询问与其他审计程序结合使用
观察
有效测试不留下书面记录的控制
需考虑注册会计师不在场时可能未执行的情况
检查
适用于留有书面证据的控制
重新执行
只有当询问、观察和检查程序结合在一起仍无法获得充分证据时才考虑使用
获取的审计证据最可靠
双重目的的实现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对同一交易同时实施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顺带)
实质性程序结果对控制测试结果的影响
发现错报:应考虑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
未发现错报:不能说明相关控制运行有效
控制测试的时间
以前审计获取的审计证据
本期变化
与本期相关,但不影响以前证据
不测试
与本期不相关
测试
本期未变化
旨在减轻特别风险
测试
不属于旨在减轻特别风险
每三年至少测试一次
与特别风险相关的控制
旨在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无论本期是否发生变化,都不应依赖以前审计获取的证据,应在本期测试这些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不属于与特别风险相关的控制
上次测试后未发生变化且不属于旨在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应每三年至少对控制测试一次
不应将所有拟信赖控制的测试集中于某一次审计,而在之后两次审计中不进行任何测试
实质性程序
一般要求
由于内部控制固有局限性,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 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各类重大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
对特别风险的要求
如果认为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特别风险,应当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程序
如果针对特别风险仅实施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使用细节测试,或将细节测试与实质性分析程序结合使用
类型
细节测试
含义:对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
程序:检查、询问、观察、函证、重新计算
适用性:认定的测试
实质性分析
含义:研究数据间的关系,识别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程序:分析程序
适用性:一段时间内存在可预期的大量交易
以前审计获取的审计证据
对本期只有很弱的证据效力或没有证据效力
只有在未发生重大变动时,以前的证据才可用作本期的有效证据
如拟利用以前的审计证据,应在本期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证据是否具有持续相关性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