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干货:拉新促活留存的手段?
2020-04-07 14:12:0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运营必学的手段:如何进行拉新促活留存/变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拉新    
     定义    
     拉新是指拉来新用户,最直接的指标是新增用户数。
用户是产品生命的源泉,是产品价值的共同创作者,有了新用户才能带来新的用户价值。  
     关注重点    
     有导向性的过程行为,涉及到过程就有转化,所以核心是转化率,要关注数据不断优化,降低平均用户获取成本。  
     常见方法    
     活动营销    
     通过策划运营活动拉来用户,比较简单粗暴的是:注册送XX,关注送XXX。好活动肯定不是这么粗暴,而是通过有趣的内容、参与方式、激励,让用户了解到产品的价值,转化成下载注册。  
     新媒体运营    
     通过运营新媒体账号,吸引粉丝并导入到APP里。常用新媒体平台有: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  
     发帖推广    
     通过在其他论坛发软文或硬广,要么用心写好软文,要么花钱联系版主。优先找大平台的垂直领域,或者垂直领域的大平台。  
     人工邀请    
     人工邀请团队身边人,也包括邀请KOL、大V用户。  
     线下地推    
     在用户密集出现的线下进行推广,比如常见到的发传单,也包括在校园里的校园大使。  
     付费广告    
     通过付费购买有流量的渠道,引导自己的产品上。常见的有SEM、广点通、粉丝通、付费软文、户外广告、电梯广告、贴片广告等,付费刷榜也算是。  
     口碑传播    
     除了基础体验好,专门设计一个会被广泛传播的点,然后产生大量的口碑传播,如360杀毒免费、快播可以看片、足记的大片模式。  
     用户转介绍    
     和上一条不同的是,这里是指用户是有被引导的,如优步介绍新乘客送3次免费行程。  
     SEO/ASO    
     通过优化让用户搜索关键词时,自己的内容排到更靠前的位置。  
     寻找平台推荐    
     在新产品的发布平台上提交产品信息,如Producthunt(国内是Next、Mindstore),也包括争取在各应用商店首发资源,包括像最美应用、豌豆荚设计奖等曝光机会。  
     互推、换量    
     和自己用户群重合、用户数接近的平台、应用进行合作,彼此推荐,比如微信号互推、应用内推荐等。  
     打造品牌    
     和自己用户群重合、用户数接近的平台、应用进行合作,彼此推荐,比如微信号互推、应用内推荐等。打造品牌:品牌是指产品树立在用户心目中的印象,包括各种PR稿、铺天盖地的广告,比如58同城一个神奇的网站。  
     促活留存    
     定义    
     促活是指促进产品的活跃度,直接指标是活跃用户数,活跃用户数上一般会加上一个周期,一天的活跃用户数叫做日活(DAU),类似的,还有周活(WAU)、月活(MAU)。
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是留存,也是做运营经常提到的,有些前辈会把促活和留存分开来讲,但我觉得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留存之间是高度相关的,要做的事情也是高度重合的,所以就放到一起。  
     核心    
     产品要对于用户有价值,在这个基础上,运营的各种方法才有效。  
     方法    
     找出留存问题    
     用户之所以产品不用或少用了,一定是原因的,有可能是需求没找准,有可能是交互体验很糟糕,有可能是闪退太多,总之我们要想办法找出这个原因,并把这个问题解决掉,消除让用户离开的因素。
找出这个原因,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比如找到跳出率异常的页面和步骤,也可以通过用户访谈,了解流失用户为什么离开,还可以通过可用性测试,观察用户使用中的障碍。    
     不断迭代产品,适应新的需求,比如手机QQ在微信出来之后其实在走下坡路的,但内部及时总结反思,调整重点服务对象为年轻人,优化各种年轻人喜欢的功能和风格,后来取得了显著成功,在年轻人群体里,用手Q的比微信更多。
总之,一定要把造成留存低的问题找出来,这是提高活跃留存的根本。  
     适时地提醒用户    
     推送提醒是保证活跃的一个基本动作,用户的注意力是稀缺的,不是什么事情都会及时想起的。
就像我小学的时候,经常课本和作业忘带一样,虽然这事很重要,但也很容易忘。
为了让用户想起,适时地推送提醒就很有必要了。推送的形式常见的有Push、短信、邮件、公众号。    
     推送切忌千篇一律、也不要过于频繁,要注意符合场景、与用户利益相关、结合热点、发送时间,让用户感受到是被关心而不是被骚扰。  
     精细化运营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用户的需求差异性就会越来越大,很难用同样的内容满足所有的用户。
对于用户来说,希望在APP里看到的内容、收到的消息都是有针对性的,而非一模一样的界面。    
     如,淘宝的千人千面计划,一千个用户看到的淘宝页面完全不同,是根据过去的用户浏览记录,用算法推荐用户最可能感兴趣的商品,这就是一种精细化运营。
今日头条的智能推荐、网易云音乐的歌单推荐,都属于这种精细化的运营。
对于一些中小公司来说,在技术上还无法实现智能算法的时候,要精细化运营就要给不同用户打上标签,如地域、年龄、性别、爱好等,至少在推送消息时更有针对性。  
     用户成长激励体系    
     产品用久了容易疲惫,游戏玩久了容易腻,要想让用户长久地留在产品里,需要给用户提供一个长期可预期的成长路径,用户进来了之后,有短期、中期、长期目标。
成长激励体系,包括了用户积分、等级、勋章、排行榜、积分兑换系统等。    
     我们比较熟知的QQ里的太阳月亮等级、点亮功能图标,游戏里的打怪升级等,都是很常见的一种用户激励体系。  
     优质内容运营    
     对于内容型产品,优质的内容运营是保障用户留存的根本, 给用户持续留在平台上的根本。    
     比如优酷、爱奇艺、乐视这样的APP,如果里面的电影、剧集、综艺内容没有持续更新优质内容,用户会很快流失到其他平台上  
     增加社交关系沉淀    
     用户之间能够有更多的交互,如关注、添加好友、交流等,逐渐沉淀下来了一定的社交关系,会让用户持续使用难以割舍平台。    
     在中国日活前三的产品,前两名是手机QQ和微信,之所以能够有这么高的活跃度,社交关系沉淀的作用功不可没,第三名支付宝想尽办法要做社交,也是这个原因。
试想,如果微信上没有你的好友,你会频繁使用吗?  
     用高频功能带低频功能    
     有些产品的核心功能本身就是低频的,要想把活跃度提升起来,就可以加入一些与核心功能相关的高频功能,提升用户的活跃度。    
     比如,春雨医生,向医生提问生病的问题,是一个相当低频的事情,加上了一个记步功能、健康资讯等更加高频的功能,从而带动核心功能的使用频率增加。  
     签到打卡    
     签到其实属于,高频带低频与积分体系的一个结合体。签到是一个每天要做的固定行为,签到有积分,连续签到积分更高,积分最后能够提升等级或者兑换奖品。  
     让用户付出成本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这个已经投入的事情,对于用户决策来说也是一种成本的考量,称作为沉没成本。    
     关于沉没成本影响决策,比如有些在微博上过去积累了一定粉丝的大号,会更难割舍离开微博。
在产品上,除了让用户在产品上有时间投入之外,金钱投入也是一种沉没成本。
比如,如果你购买了优酷会员,你之后使用优酷的频率一定会加大,京东的Plus会员和亚马逊的Prime会员也是类似的原理。  
     KOL运营关怀    
     很多平台上,用户之所以留着,那是因为有意见领袖在,所以要想让用户不流失,就要让高手保持活跃。
所以需要专门投入人力、物力在KOL的关怀上,给其特别的关心,特别的荣誉。  
     给用户更方面的入口    
     用户打开产品的成本越低,使用也会更频繁。
比如,很多安卓应用都会提醒用户添加桌面快捷方式、桌面组件,就是希望用户有一个更方面的入口。    
     360安全卫士在电脑桌面上的加速球,也是给用户一个更方便的产品入口,让用户不打开软件也可以一键加速。  
     召回流失用户    
     建立流失用户的定义模型,确定怎么样的用户算是流失用户,比如「1个月没打开」算是流失。
找到用户流失原因,弥补流失问题,发消息召回用户,告知产品最新变化。  
     营收    
     ·广告    
     计费方式    
       ● CPC:每次点击付费  
       ● CPM:每千次展现  
       ● CPA:每次行动成本  
       ● CPS:每销售成本  
       ● CPT:每时长成本  
     影响因素    
       ● 流量规模大不大  
       ● 用户群附加值是否大  
       ● 流量是否可以根据用户特点精准投放  
     广告联盟    
     AdWords、百度网盟  
     增值服务    
     意味着更长的可使用时间、更大的使用空间、更少的使用限制、更多的特权功能、更快的经验成长、更明显的特权标识等。  
     电商    
     选品、页面优化、物流、客服等  
    
 
 
 
 
  0 条评论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