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整理术
2023-06-29 13:14:0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思考整理术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思考整理术
chapter1 独立思考,一生受用
“学校信仰”和受教模式
学校培养的“滑翔机”人
在老师和书本的牵引下学习,并非独立获取知识
做别人吩咐好的事得心应手,要自己动脑就难了
被动接受知识,失去独立获取能力
人们都成了彼此相似的滑翔机,忘记了真实的评判标准
深信“学习就是有人教、有指定的书读”
不懂变通、不会灵活改变方向
模仿理性活动
(记住别人的思考和结论 → 接受 → 舍本逐末、非黑即白、『证实偏差』)
教育忽视的“飞机”人
有“无论如何我都要学习”的热情
有自主学习的欲望
有自主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有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问和会问为什么
(what → how → why)
真创造性活动
(能看懂别人思考的框架和出发点、掌握关键信息 → 思辨 → 内化活用)
为什么要成为“飞机人”
“优秀人才”≠“飞机人”
“滑翔能力”是基础,但不应该是一个人拥有的全部能力
计算机以胜过人类的“滑翔能力”取代了很多“滑翔机人”的位置
在没有现代学校的时代,不教导反而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夜信仰”好吗?
早晨的头脑比夜晚好——更清醒、更理智、更乐观
早上想事情的结果和晚上的不一样
可以不必早起,改吃“brunch”
午睡——得到多一个“清晨”
chapter2 思考的酝酿过程
头脑中的酝酿厂
素材
创意
灵感
时间
等待
重质不重量
睡一觉,再想想
欧阳修“三上”理论
马上:交通工具
厕上:厕所
枕上:早晨睁眼后、起床前的时间
沉淀思绪
不提倡睡前看书 与 打扰大脑的活动
想得太久容易陷入细枝末节丧失大局观
“一直盯着看,食物煮不烂”
利用无意识的时间来萌生有意识的灵感和创意
技巧
多线思考
多线联结才能织网
一个,只有一种想法,则“太多”
想法被占据
要“调制”而不是“掺混”,不要埋头“酿造”
坚守“一个”会让人变得爱钻牛角尖,思维逐渐失去活力,陷入死胡同
接受所有答案,精心调和
独创而不独断
暂时放下自己的想法
对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 就容易对其他人的想法视而不见
(『回音室效应』→ 思维变得更狭隘,观念越来越极端)
站在涵盖一切的高度上来看待问题(多~全方位)
《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p45(全部说法构成了意义)
编辑力
整体并非各个部分的总和
“第二次创作”
收集
组合已有知识
排列、重组、整合
活用
组合起那些乍一看好像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
(得到新知识、新角度、新视野)
催化剂——去个性化
艾略特“非个性理论”
降低主观意识,克服自我
(避免“确认偏误”)
个性
饧一饧——留出时间去忘却和沉淀
想法的母体:个性本身有趣或乏味,会直接决定它催化出来的产物是有趣还是乏味
(生活无趣还是你无趣?)
个性进入已经存在的知识、经验、情感时,才会产生新的知识、经验、情感
常常来自于偶然的“”意外发现
serendipity
跨类别、跨学科类比
解答未知问题的良方
从看似不相干的地方得到启示
(掌握提炼出已有事物的关键核心,类比结合联系已知事物进行推理)
与其关注核心,不如从外围切入
chapter3 如何去芜存菁?
提升信息层次
不断“超化”
(内容方面如,文摘的省略琐碎细节,总结要点)
(语义学方面:白话文 → 文言文)
(思考:层次上的抽象化)立体的、质上的统合
归纳整理,浓缩升华
从客观进入主观,抽象思考
收集资讯
当机立断
不要边读边做笔记
(避免“抄书”)
信息的收集 多≠好
系统性(明确目标、目的)
记录来源、标题
不断整理、“超化”
积读法(主题阅读)
收集所有相关资料,一口气读完
(入门的)
熟读、摸透领域架构
(有代表性的)
(总结性比较强的)
不必刻意做笔记
(把注意力集中在阅读上)培养兴趣、求知欲
不要因为记下来,而忘得更快、更彻底
读完之后趁记忆的热度 尽快整理
存放灵感
用笔记本随时记录(捕捉)
合理利用“三上”
对笔记进行“超化”和“超超化”提纯整理(沉淀)
换一个新环境
记事本→笔记本→超笔记本
chapter4 整理和遗忘
头脑是工厂,不是仓库
重点在生产和创造价值
把握好尺度有选择性的清理和整理
清理慢于信息进入会导致大脑混乱
自然的整理、遗忘机制:睡眠
有效的遗忘
遗忘是主观意识对事物价值判断的结果
基础: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靠直觉判断信息的有用程度
整理后认真区分,有意识地、正确地舍弃
方法:转换环境和思维、运动、笔记超化
未经时间考验的东西没有价值
事物的价值不会立刻浮现
新鲜事物很难呈现出本来的面貌
归纳整理
整理的标准必须明确统一,有弹性
动笔写
轻松开始
线性书写,别停下
写完从容推敲、修改
全局的高度
大声朗读
纯化文字
用最少的字归纳想法
只留名词
标题定生死
自信和赞美让思维活跃
不要轻易否定他人想法
“皮格马利翁效应”
chapter5 表达与激荡
交流是一种思想刺激
声音有思考力
不轻易炫耀未成形的想法
通过声音宣泄后应保持进一步思考的动力
( 避免“补偿心理”)
思想要避免近亲繁殖
来自不同领域的视野能激荡思想
知识要进行多领域嫁接
欧阳修“三上”→“三多”→“三中”
从生活中归纳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人的经验都是相似的
谚语是思考整理后的精华
高度定理化的信息集合(公式化、超化信息)
懂得整理零碎的知识
进行抽象化和公式化总结
chapter6 思考的进阶
植根于现实生活
只有“飞机人”才能将理性活动植根于第一现实
思考是现实生活的投影,不能与真实生活脱节
掌握自如转变思考模式的方法
高层次的阅读
创造性思考的先决条件
提高认知层次
通过阅读去认识尚未接触甚至全新的领域,培养理解未知事物的能力
把未知变成已知
(0→1)
动员想象力、直觉和思考力 冲破知识的极限
做出个性鲜明的内容诠释
(如何阅读一本书) (阅读的基本问题、层次)
⒈作者写了什么
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⒊讯息的出发点?为什么写这些、这样写?基于怎样的框架、架构如何?
⒋结合实际分析,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看不懂的书
坚持读,反复读
转变阅读方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思维的发散与聚合
“飞机型”发散思维可以产出独特信息点
当全局上发散的信息点足够多时 会自然聚合,组成清晰的脉络和系统
接触他人的思考方式去意识自己的思考方式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