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读书笔记
2022-04-26 10:32:28   23  举报             
     
         
 AI智能生成
  培养深度工作技能,成为核心竞争能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一句话概述    
     如何培养深度工作技能,成为核心竞争能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问题    
     大部分人为什么无法进行深度工作?如何锻炼深度工作能力?  
     作者    
     卡尔•钮波特 CAL NEWPORT  
     著作    
     《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  
     《如何成为尖子生》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核心观点/概念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无法进入深度工作的思维误区:    
     最小阻力原则(The Principle of Least Resistance):在工作环境下,若各种行为对于底线的影响没有得到明确的反馈意见。我们倾向于采用当下最简单易行的行为。  
     忙碌代表生产力(Busyness ad Proxy for Productivity):在工作中,对于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很多知识工作者都会采用工业时代关于生产能力的指标,以可视化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  
     模型/公式/解决方案    
     深度工作的四大准则:工作要深入、拥抱无聊、远离社交媒体、摒弃浮浅  
     通过养成高效工作习惯来培养深度工作能力    
     工作开始前明确工作地点、工作时长  
     工作开始后有明确规则确保努力具有结构性,如明确不能做什么,明确工作目标,避免重复质疑自己,造成意志力浪费  
     工作结束后复盘进入深度工作的必要条件,如精神状态  
     在日常工作中反复训练提高专注强度(抵抗无聊的能力)    
     设置一项优先级很高的深度任务  
     估算完成任务时间  
     设定硬性截止时间  
     留出时间远远少于预估时间  
     提高深度思考能力    
     时机: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如走路、慢跑、开车、淋浴  
     方式    
     深度思考需要一定的架构,建议首先仔细考察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变量  
     一旦确定了相关变量,就用他们来确定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这个架构的方法的最后一步就是通过考擦所得的答案来巩固收获  
     注意事项:小心分心和原地打转  
     通过明确个人职业和私人生活中主要的高层次目标来判断网络工具进行是否继续使用    
     判断规则:工具对高层次目标带来实质的积极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大于消极影响  
     不用网络消遣的认知    
     主动思考我如何度过“一天中的一天”    
     假设工作日总时长为 24*5=120 个小时  
     工作总时长为 8*5=40 个小时  
     睡觉时长为 8*5=40 个小时  
     剩余时长为1 20-40-40=40 个小时,平均每天为10个小时,称之为一天中的一天  
     一天工作8小时,剩余的16小时投入全部的精力不会削弱工作8小时的价值。  
     人的智力系统可以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活动,除睡觉以外,它只需要变化。    
     无节制、无计划的煲剧、打游戏并不能带来真正的休息,只会觉得越来越累  
     日常工作如何培养深度工作    
     预先制定一天的每一分钟要做什么工作  
     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判断是否为浮浅工作还是深度工作  
     固定日程生产力:5点半之前结束工作,用目标倒逼工作效率,避免拖延  
     尽可能地不要让通讯工具阻碍深度工作    
     让发联系你的人做更多的工作  
     沟通的时候尽可能做更多的事情,避免反复沟通  
     没有明确内容或价值的消息可以不回复  
     金句    
     你的为人、你的思考、你的感受和所做之事,以及你的喜好,恰是你所关注事物的概括。 ——加拉格尔  
     同类型主题的书籍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 4 原则》(The  4 Disciplines of Execution)——克里斯坦森  
     实践    
     实践目标    
     12月:一周一次挑战《提高专注强度的训练》    
     11/29~12/05:xxx(脱敏处理)
    
     工作地点:在家  
     计划时间:06:00~07:30,总时长 90分钟  
     实际时间:06:00~07:00,总时长 60 分钟  
     复盘    
     事先考虑工作地点与时长  
     已制定大目标,未分解为小目标,《xxx》未囊括,给自己未达到预计时长就结束深度工作的借口  
     未达到最低深度工作时长  
     深度工作期间又去倒水、又去上洗手间,没有充分考虑进入深度工作的必要条件  
     12/13~12/19: xxx    
     工作地点:公司  
     小目标    
     xxx方案调整 ,预计工作量 0.5,目标工作量:0.25 截止时间:12/13 16点
  
     计划时间:14:00~16:00,总时长 120 分钟  
     实际时间:XXX~XXX,总时长 90 分钟  
     进入深度工作的必要条件    
     保持至少 20 分钟午休  
     提前购买 coffee  
     设置钉钉为专注一下状态  
     保持网络拒绝沟通  
     复盘    
     XXX  
     12月:一周三次挑战《深度思考能力》    
     11/19~12/05:xxx    
     时机:早上通勤路上  
     相关变量定义(预研思路)    
     预研背景信息是什么?  
     总结预研目的    
     用户需求是什么?  
     现状是什么情况?  
     现状存在什么问题?  
     深度思考架构(预研步骤)    
     搜索预研需求  
     明确预研目的  
     确定预研方案  
     总结讨论结论  
     12月:记录每日的培养深度工作情况  
     实践过程    
     待补充  
     实践复盘    
     待补充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