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
2023-06-28 09:10:3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会计基础部分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记账方法    
     定义    
     使用特定的记账符号,按照一定的规则,在账户中登记各种经济业务的技术方法  
     复式记账法    
     要全面反映一项经济业务,就要运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账户平衡地记录每一项经纪业务  
     特点    
     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记录一项经济业务,以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以相等的金额记入相应的账户  
     借贷记账法           
     根据复式记账原理,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记账方法  
     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项原则。指凡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一切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处理费用的原则是不同的  
     会计凭证    
     在会计工作中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用来登记账簿的依据  
     分类    
     按照来源分类    
     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  
     按填制手续分类    
     一次性凭证、累计凭证、凭证汇总原始凭证  
     按格式分类    
     通用凭证、专用凭证  
     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结的账页所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账簿  
     基本格式    
     封面-扉页-账页(账页的基本内容:账户名称、登记账户的日期、凭证种类和号数栏、摘要栏、金额栏、总页次和分页页次)  
     作用    
     可以为经营管理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依据  
     可以连续反映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并借助于财产清查、账目核对等方法,反映财产物资的具体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以起到控制作用,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合理使用  
     可以提供经营成果形成的详细内容,并为财务成果分配提供依据  
     提供各项会计核算资料,据以进行会计分析,以改善经营管理  
     种类    
     按照用途分类           
     按形式分类           
     按格式分类           
     财务报表    
     核心报表    
     资产负债表    
     反应某特定日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对应我们的会计等式1  
     利润表    
     反应企业某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对应会计等式2  
     现金流量表    
     反应企业某会计期间的现金(包含银行存款)增减变动情况  
     会计基本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综合地核算和监督,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职能    
     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题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四大假设)    
     会计主体    
     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    
     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会计分期    
     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如半年期、季度和月度。  
     货币计量    
     会计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制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应。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十大原则)    
     客观性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应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相关性    
     是指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一致性    
     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可比性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及时性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免使会计信息失去时效。  
     清晰性    
     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都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能清楚地反应企业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及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配比性    
     配比原则是指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配比原则的依据是受益原则,即谁受益,费用归谁负担。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配比。
  
     重要性    
     是指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分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而对某些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可以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处理。  
     谨慎性    
     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不抬高资产或受益,也不压低负债和费用。  
     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会计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工作的客体。由于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一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因而会计并不能核算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经济活动,即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得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得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由于单位的组织形式和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所以不同单位的会计对象均有不同的特点。
  
     会计要素    
     反应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    
     资产    
     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则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负债    
     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当前义务,偿还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性质上表现为对企业净资产的权益,数量上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反应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    
     收入    
     从日常活动而不是偶发事件或者交易中产生  
     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  
     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者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费用    
     费用是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与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是对应的,费用最终导致企业资源的减少,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利润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反应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会计科目    
     定义    
     反应会计要素内容的标志或项目即是会计科目  
     分类    
     按反应会计对象的经济内容分    
     资产类  
     负债类  
     所有者权益类  
     成本类  
     损益类  
     按会计指标的详细程度分    
     总分类账科目  
     明细分类账科目
  
     1类账户为资产类账户
2类账户为负债类账户
4类账户为所有者权益账户
6类账户为损益类账户
    2类账户为负债类账户
4类账户为所有者权益账户
6类账户为损益类账户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