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模型解读-需求管理
2025-06-05 18:24:58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CMMI模型强调了需求管理的核心过程领域,其中包括需求的收集、分析、记录、维护和追踪等关键活动。通过有效的需求管理,可以降低项目开发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需求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确保需求的质量、完整性和有效性,同时维持需求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可追溯性,以便项目的每个阶段都能准确反映用户和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这个过程确保项目团队充分理解客户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具体、可实施的设计与产品。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项目失败与需求有关的原因
不完整的需求
缺乏用户的介入
不实际的客户期望
需求和规范的变更
提供了不再需要的功能
目的
确保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
第1级
1.1 记录需求
传统:输入-处理-输出、用例描述
敏捷:用户故事
第2级
2.1 引导干系人的需要、期望、约束和接口
引导方法
头脑风暴、访谈、原型、现场观摩、问卷调查、用户需求地图
干系人
识别干系人的维度
客户、最终用户、间接用户
间接用户,如监管机构
高层、中层、底层
高层:目标需求,系统要解决的问题、痛点、系统的业务目标
中层:业务层需求,系统要覆盖的业务
底层:操作层需求
内部客户、外部客户
干系人识别不全会导致遗漏需求
需求类别
需要
必须的需求
期望
非必要的需求,对客户来说最好能实现,越多越好,可以裁剪的。
约束
技术、管理、商务、环境的限制条件:如法律法规,政策要求
较容易忽略的需求
接口
系统与其他系统、其他设备的连接
2.2 将干系人的需要、期望、约束、接口或连接转化为排列了优先级的客户需求
价值:确保解决客户的优先问题,以尽量减少验收过程中的返工成本,并最大限度提高客户满意度
优先级划分方法
卡诺模型
按需求实现程度的高低及客户满意程度的高低
必备的需求
如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客户会非常不满意
如在线聊天工具,必备的需求有“在线实时聊天”和“好友列表管理”
期望的需求
如果这类需求得到满足或表现良好,那么可以使产品变得更加优秀,用户的满意度也会显著增加;反之,客户不满也会增加。
如“发送表情包”
用户反馈给我们的需求大部分都是期望的需求
兴奋型需求
用户的潜在需求,需求的满足可以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惊喜
如“语音识别输入”
卡诺模型中每个需求的类型都不是静态的
如“发送表情包”,当所有实时聊天工具都有这个功能以后,它已经变成了“必备的需求”
百分制法
多人评分,每人100分,按自己理解的需求重要程度分配这100分,然后计算每个需求的得分,从高到低排序
投入产出法
让客户对每个需求的价值进行评分,开发团队对每个需求的成本进行评分,二者相除得到投入产出比,从高到低排序
2.3 与需求提供者就需求的含义达成一致的理解
价值:有助于确保交付正确的项目交付物
解释:甲方和乙方理解一致(外部一致),尽可能的消除模糊性
常见方法
需求交底
需求人员讲解需求
需求评审
原型评审
2.4 从项目的参与者处获得他们对需求可实现的承诺
解释:内部理解一致,是需求实现方对需求提供者的承诺
从技术上和工期上都是可以实现的
常见方法
需求交底
需求人员讲解需求
需求反讲
开发、测试给需求人员讲需求,需求人员纠正理解误差。
2.5 建立、记录、维护需求与活动、工作产品之间的双向可跟踪性
价值:确保需求与项目交付物的一致性
目标
所有的需求都分配到人了
所有的需求都被设计了
所有的需求都被实现了
所有的需求都被测试了
接口需求、非功能需求是最容易被忽略要跟踪的需求
敏捷场景:看板
2.6 确保计划、活动和工作产品与需求保持一致
价值:消除需求和相关工作产品的不一致,来最大限度减少返工
通过各类评审、测试、确认活动确保设计、代码、测试用例、项目计划与需求的一致。
如测试用例是否100%覆盖需求
识别因需求而应对计划和项目作出的变更。
第3级
3.1 根据组织级的流程,开发和保持更新解决方案和其构建需求
需求文档:需求的详细定义
需求变更时要执行影响分析、评审
对管理的影响:对规模、工期、工作量、成本的影响,存在的风险
对技术的影响:对设计、开发、测试以及其他需求的影响
对人员的影响:该变更影响到了谁的工作,需要谁参与进来,需要知会谁。
3.2 定义操作概念和场景
操作概念:对用户在不同场景下如何使用产品的全局描述
操作场景:各种正常、异常的业务操作路径
3.3 分配待实现的需求
客户提的完整需求分配到各个子系统,各个模块上
如水杯容量达到350ml, 350ml容量的需求会分配给杯筒;杯子要能耐高温,耐高温的需求分配给杯盖和杯筒。
3.4 识别、定义、保持更新接口与连接需求
包含外部和内部接口需求,侧重点在内部接口
外部接口需求是在需求获取时获得
内部接口是分配了待实现需求后产生的
如分了杯盖和杯桶,就产生了两者的接口
3.5 确保需求是必要的和充分的
必要的:没有多余的需求
充分的:没有遗漏的需求
需求调研做加法,尽可能挖掘和收集需求;分析需求,做减法,弄清楚可以不做什么,少做什么。
实践案例:最简化可实行产品,快速开发最少的而必须的功能并发布出去,到市场上验证,获得反馈迭代优化。
3.6 平衡干系人的需要和约束
多快好省的平衡:需求=>多,进度=>快,质量=>好,成本=>省
平衡的方法
采用优先级矩阵进行需求平衡
对号称紧急的需求,需要阐述不实现或者延迟实现的后果
对已上线的需求,跟踪实际使用情况,作为后续平衡的依据
3.7 确认需求以确保最终的解决方案可以在目标环境中运行
让客户参与需求评审,demo演示,让客户试运行,让客户持续参与到项目中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