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
2024-05-15 22:37:35 0 举报
登录查看完整内容
一张图讲清楚《认知天性》的关键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不知道自己的薄弱点
短期记忆,理解也不够深入
爱使用那些会带来认知错误的学习方法
想不起关键概念,出现新问题无法灵活运用
不胜任某项工作时,但我们倾向高估自己的能力
钢琴师手局部肌张力障碍,大脑认为两根手指融为一体
遗忘存在曲线
长期记忆的容量基本上是无限的
做过的错题,看过了答案,以为会了。下次考试又错了。
检索式练习,回想事实、概念、事件会更有效
控制自己能控制的(态度、努力)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大多数人的现状
失败不重要,关键是在失败里能学到什么
盲从于那些我们为了解释周围环境而自行编织的故事
学习知识和技巧,这个过程,大脑会把你感知到的东西转化成化学与生物电形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就形成了一种心理表征。这个过程就叫作编码,同时大脑中的这种新表征称为记忆痕迹,就好比我们摘记的笔记或标签纸上的几句话,是短期记忆。
关键点:打造心智模型
学到的知识、技能要在脑子里随时待命
关于学习方法的观点
通过客观的途径记录自己的进步
老师给学生讲课,以为讲的内容都是基础应该要懂
找到充足的动机支撑自己一直持续学习
新知识
大学教授打开办公室的门,发现大一新生沮丧地站在门口,想要和自己聊聊为什么第一次心理学入门考试成绩太差。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自己上课全勤,一丝不苟地做了笔记,也看了课本,还画出了关键段落。 你是怎么准备考试的呢?教授问。 学生回答道,自己复习了笔记,在里面画出了重点,然后把笔记的重点和课本的重点内容看了好几遍,直到觉得能背得滚瓜烂熟才停下来。都到这个份儿上了,怎么还会在考试中得到“差”呢? 1、你有没有用每章背后的关键概念测验过自己? 2、在看到诸如“条件刺激”这样的概念时,能不能把定义讲出来,并在写作中用到这个概念? 3、在阅读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把课本中的要点转化成一系列问题,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试着解答这些问题? 4、有没有至少在阅读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要点? 5、有没有试着把新知识和已知联系起来? 6、有没有找找课本外的例子?所有的答案都是没有。你自视为好学生,一丝不苟,但事实是你不知道什么是有效的学习。
人人都有陷入困境的时候,该怎么做判断
如何更加合理的看待自己和自己的能力
闪光点、他是如何发挥和获得优势的
需要敏锐地洞察自己的想法与表现
一件事,自己认为“能”或者“不能”,都有道理
出点题目考考自己
人们总愿意相信自己比普通人更高明
通过测验定期检测自己的元认知
测验,判断是否达到标准;通过测验确保不是盲目自信
付出努力、展开思考,并在心里演练
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
短暂成效明显,但很快就会忘记
不知道自己知道
复合型知识与技能,需要实际动手练习
多样化练习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
大多数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掌握程度
巩固
隔一段时间的重复阅读是有意义的,短时间没意义
很多人都会判断错误,出现元认知错误
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
知道自己不知道
延迟反馈,有时比即时反馈要好
因为人们不喜欢讲坏消息
感觉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长久和牢固
学习是痛苦的
学习好,需要努力,还需要适合的学习方法
想要更好地胜任一项工作或成为专业人士
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
你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为新知识建立联系
只要有亲身体会,再加上时不时的练习,重要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就不会被遗忘。假设你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跳伞,那么当别人讲授跳伞技巧时,例如拉备用伞开伞索的方法与时机,或者在1 200英尺的高度可能会出什么问题,撞在别人的伞上该如何“游出来”,你就会认真听下去。当你累得躺在床铺上睡不着觉,不想再过第二天的时候,你可以在心里默默演练。这也是一种有间隔的练习,而且同样有帮助。
机械式的反复重复练习,效率很低
填鸭式学习,效果并不持久
自以为能或者不能,都有道理
我们对知识掌握情况的理解
无意识的大量背诵
学习的步骤
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在沙子上写字
学习中必须的努力
如果人们知道我为了精于此事付出了多少心血,整个事情看起来就不那么美妙了
不管学习什么新知识,都要以已知知识作为基础
定期练习,可以防止遗忘,强化检索路经
不是指填鸭式的考试,而是有意的去问自己,检索式练习
学习迁移是什么?
当被夸奖智商高的时候,孩子就会得到这样一种信息,即被看成聪明人才是游戏的关键
终身坚持学习和记忆
从不重要的信息中挑出重要概念,能把关键想法组织成一套心智结构的人是更为成功的学习者
避免错觉
元认知错误的案例
别人给的结论,你可以解释成成功或失败
心智模型
检验自己的元认知
要把考试当成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不是验收结果的过程
客观无法改变的事实
用自己的语言把新知识表达出来
刻意练习会改变大脑
几个导致我们刚开始做就面临劣势的原因
学习到个人能感知到提升,这个过程又慢又难,很多人在短期看不到实质的进展,所以会选择填鸭式学习
知识终将成条件反射
短期成效慢,很多人不愿意用
脑子容易填满,很快就学不动
对自己的知识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表现出来则是另一回事
举一反三
记忆
过度依赖即时反馈,在真实比赛时,会形成依赖
终身学习者基础的基础
学习的过程
重新弄清元认知,找到薄弱点
将已知知识和新知识进行联系
缺少动机和动力,吃到苦头难以持续
必须学会看出他人身上的能力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做出误判
别在无法克服的困难上浪费时间
网络安全,除了懂web的漏洞类型。还需要基础学科,像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编程、计算机原理。。。知识与知识之间有相互关系,有了一门学科基础,会更容易学习新的学科。
采用哪些能取得成果的学习方法
组织
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
主动学习能制造掌控感
前置基础学科很重要
学习执行力比学习技巧更重要
态度
重新巩固记忆,强化新知和已知的联系
不好的学习方法 - 填鸭式学习
还要讲清楚和准确理解为什么失败
轻松的学习是无效的
把这类心理表征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被称为巩固。新学到的东西并不稳固,其含义并未完全形成,容易被改变和抹去。这个过程,大脑会重放或重新演练学到的东西,赋予其含义,填补空白,并把新知识和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和已经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其他知识关联起来。
学习的过程,带来的成果短期并不会太明显
身为人类,容易被错觉和认知偏见误导
检索之间要有间隔
一个人对已知掌握得越好,他就越能用有创造力的方法解决新问题。不练习独创性与想象力,就没法积累知识。同样地,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也只是空中楼阁。
一旦你熟练地从不同类型的问题提炼出基本原理,也就是“规则”,你就更有希望在陌生的情境中找到正确答案
创建关联关系
越能关联和诠释之间的关系,就能掌握地越牢固
问题1
提取
睡眠有助于巩固记忆
问题2
短期成效慢,但效果持久,能理解底层原理,属于厚积薄发型
形成短期记忆
学习是一项可以获得的技能
避免盲目自信
加强心理表征,变成长期记忆
自己知道别人知道,其实别人不知道
学习何时该信任直觉,何时该质疑直觉
费曼学习法
人们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经历获得一种必不可少的知识
无法胜任某项工作的人缺乏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分不清能与不能之间的区别。这种现象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是元认知中一个较为热门的议题。发现这一现象的人是心理学家大卫·邓宁与贾斯汀·克鲁格。他们的研究显示,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人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而且感觉不到自己的表现与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觉得没有必要试着改进。
自以为是
思考,快与慢
避免既要也要,避免混为一谈
精通:既要掌握已知,还清楚运用已知
对自己的知识自信是一回事,表现出来是另一回事
将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
学习中必须的“努力”
将新知识和已知知识练习起来
细化知识,才能无止境地学下去
“大脑巩固新知识的方式和写文章的过程非常相似。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初稿会非常干瘪、不严密。你在下笔的时候才明白自己想表达什么。几次修改过后,文章有了些起色,无关的观点也被删除了。先不管这篇半成品,让它发酵一下。等你一两天后重新拿起这篇文章的时候,你想表达的东西在头脑中更明确了。或许你现在能意识到,自己要表明三个主要观点。你把这些观点和读者熟悉的案例以及辅助信息联系了起来。你重新安排并整理了论点,让它更具说服力,也更精炼。”
短时间大量的重复阅读没什么意义
案例
检索,会强化记忆,并阻止遗忘
案例:开卷考试练习vs闭卷考试练习
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
如何学的更快?更加体系化地掌握一门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好不靠天赋,靠方法
回想事实、概念、事件会更有效
举一反三的训练与应用
复盘的重要性,帮助获得经验
自律
知道自己知道
记忆不要变成无意识的背诵
提取关键概念、特征
练习、在脑中进行演练
知识、概念性的理解、判断,以及技能需积累
感悟:1、给自己读书也设置检索练习,练习的题目可以通用 1)这本书主要讲什么,有哪几个点,列一下。要准备答案,不然没法加强印象。 2)画出自己做的流程图。
老师给学生讲课,以为讲的内容都是基础内容,应该很好理解。以为别人知道,其实别人不知道。
我们经常看到这种情况: 大学教授打开办公室的门,发现大一新生沮丧地站在门口,想要和自己聊聊为什么第一次心理学入门考试成绩太差。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自己上课全勤,一丝不苟地做了笔记,也看了课本,还画出了关键段落。 你是怎么准备考试的呢?教授问。学生回答道,自己复习了笔记,在里面画出了重点,然后把笔记的重点和课本的重点内容看了好几遍,直到觉得能背得滚瓜烂熟才停下来。都到这个份儿上了,怎么还会在考试中得到“差”呢?1. 你有没有用每章背后的关键概念测验过自己?2. 在看到诸如“条件刺激”这样的概念时,能不能把定义讲出来,并在写作中用到这个概念?3. 在阅读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把课本中的要点转化成一系列问题,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试着解答这些问题?4. 有没有至少在阅读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要点?5. 有没有试着把新知识和已知联系起来?6. 有没有找找课本外的例子?所有的答案都是没有。你自视为好学生,一丝不苟,但事实是你不知道什么是有效的学习。
可以补充教学环节错失的内容
刻意练习
把考试当作练习的关键工具
表现
穿插练习,有助于长期记忆
人们会基于主观经验做出判断
理解
方法
长期记忆的容量理论上是无限的
细化知识,不断拆解,细化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
意识和规避错觉,找到正确的举动
关于学习的观点
关键概念
形成心理表征
元认知
想要成为大师,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提升自己的胜任能力的方法
细化就是理解新知识的过程
外部现实在心理上的一种表现
盲从于为了解释周围环境而自行编织的故事
职场人士的集中培训;培训课程浓缩成一周
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
编码
就像四个人去打麻将,有一个人说:“今天我一定要满载而归!”那另外三个人是来输钱的吗?
常见的四种认知
脑子容易被填满
比如:特定情况下的手术
好的学习方法 - 检索式学习
改善学习方法的挑战在于中断遗忘的过程
已知知识
穿插练习、多场景练习可以更好掌握提炼技能
需要掌握复合型知识与技能的人,光靠书本知识不够,还需要实际动手操作
元认知定义
频繁打断学习者,影响学习者建立稳定的表现模式
学习迁移
学习的三个关键步骤
恐慌区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认知层面的内容
只要有亲身体会,再加上时不时的练习,重要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就不会被遗忘。假设你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跳伞,那么当别人讲授跳伞技巧时,例如:拉备用伞开伞索的方法与时机,或者在1200英尺的高度可能会出什么问题,撞在别人的伞上该如何“游出来”,你就会认真听下去。当你累得躺在床铺上睡不着觉,不想再过第二天的时候,你可以在心里默默演练。这也是一种有间隔的练习,而且同样有帮助。
光靠书本知识还不够
工作相关,想要更好地胜任一项工作或者是成为专业人士
不管学习什么新知识,都要以已知作为基础
运用、创造
掌握自己可以掌控的东西(态度、努力)
测验,判断水平是否达到标准;通过测验确保信心可靠
必须耗费心血,学习才是深层次,效果也更持久
人们很少从其他人那里获得自己的技能与能力的负反馈
提升自己胜任力的方法
我太内向不适合做,我正因为内向所以才要做
用自己的语言和逻辑将新知识表达出来
把新知识和已知联系起来。越能关联和诠释之间的关系,就能掌握地越牢固
观点
短期记忆
重复多次检索
感悟:1、给自己读书也设置检索练习,练习的题目可以通用 1)这本书主要讲什么,有哪几个点,列一下。要准备答案,不然没法加强印象。 2)画出自己做的流程图。
大脑不需要刻意思考就可以做出反应
想要学以致用,必须记忆
即时获得负反馈,还要讲清楚和准确理解为什么失败
专注
新知识和已知知识的联系,案例,怎么算
获得自己的技能与能力的负反馈
学习
问题,需要解决的
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自己的能力
优秀的判断是一项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技能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需要填鸭应付,还是真正掌握
效果并不持久
即见树木,又见森林
检索
长期记忆
0 条评论
回复 删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