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设计》笔记
2025-05-10 16:12:01 7 举报
AI智能生成
《用户体验设计》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什么是用户体验
我们所生产的产品是供人们在现实世界中使用的
用户体验并不是指一件产品本身是如何工作的,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
也就是人们如何“接触”和“使用”它
从产品设计到用户体验设计
正确的产品形态应该由“用户自身的心理感受和行为”来决定的
用户体验就是商机
任何在用户体验上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提高效率
帮助人们工作得更快
减少他们犯错的概率
认识用户体验要素
五个层面
表现层(surface)
页面展示的内容,如文字、图片、按钮等
框架层(skeleton)
页面的设计布局,以达到这些元素的最大效果和效率
结构层(structure)
确定网站的各个特性和功能最适合的组合方式,比如点击跳转、导航栏的排列方式
范围层(scope)
决定网页支持什么功能
战略层(strategy)
网页的战略目标:经营者想从网站得到什么,包括用户想从网站得到什么
自下而上的建设
从上往下,越来越抽象;从下往上,越来越具体
每一个层面都是由它下面的层面来决定的
基本的双重性
功能型产品
主要关注的是“任务”
所有的操作都被纳入一个过程,去思考人们如何完成这个过程
把网站看成用户用于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的一个或多个工具
信息型产品
主要关注的是“信息”
网站应该提供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用户的意义是什么
创造一个富信息(information-rich)的用户体验
就是给用户一个可以寻找、理解且有意义的信息组合
用户体验的要素
战略层
用户需求(user need)
用户想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
他们想达到的目标将怎么满足他们所期待的其他模板
产品目标(product objective)
我们自己对网站的期待目标
范围层
功能型产品
功能规格(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对产品功能组合的详细描述
信息型产品
内容需求(content requirement)
对各种内容元素的要求的详细描述
结构层
功能型产品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
定义系统如何响应用户的请求
信息型产品
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合理安排内容元素以促进人类理解信息
框架层
信息设计(information design)
促进理解的信息表达方式
功能型产品
界面设计(interface design)
安排好能让用户与系统的功能产生互动的界面元素
信息型产品
导航设计(navigation design)
屏幕上的一些元素的组合,允许用户在信息架构中穿行
表面层
感知体验(sensory experience)
战略层
关键词
明确(explicit)
当我们越清楚地表达我们想要什么,以及确切地知道其他人想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时,我们就越精确地满足双方的需求
产品目标
商业目标(business goal)
想在太具体和太宽泛之间取得平衡,我们应该避免在尚未充分了解问题之前就是试图得出结论
为了创造成功的用户体验,我们必须保证我们的决策不是随便决定的
每一个我们做出的决定,都应该建立在我们确切地了解它的影响力的基础之上
明确地定义“成功的条件”
而不是定义“通过成功的路径”
品牌识别(brand identity)
品牌概念远远超越了视觉表现
它无法不被用户注意
在用户与产品交互的同时,企业的品牌形象就不可避免地在用户的脑海中形成了
品牌识别可以是概念系统,也可以是情绪反应
成功标准(success metric)
一些可追踪的指标,在产品上线以后用来显示它是否满足了我们自己的目标和用户的需求
用户需求
抛弃自己立场的局限,从用户的角度来审视
必须要定义谁是我们的用户
用户细分(user segmentation)
把大量的用户需求划分成几个可管理的部分
每一群用户都是由具有某些共同的关键特征的用户所组成的
创建网站或任何一个技术型产品,需要考虑的重要属性
用户对技术和网页本身的想法
用户对网站相关内容的知识有多少
不同的用户群体有时候会有彼此矛盾的需求
要么选择针对单一用户群设计而排除其他用户群
要么执行相同任务的不同用户群提供不同的方式
无论我们选择哪一种,都会影响日后与用户体验相关的每一个选择
可用性和用户研究
用户研究(user research)
想弄明白用户需要什么,我们首先必须知道他们是谁
市场调研方法(market research method)
问卷调查、用户谈访或焦点小组
适合收集用户的普遍观点与感知
现场调查(contextual inquiry)
一整套完整、有效且全面的方法,用于了解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用户行为
费时且昂贵
全面的现场调查可以揭示一些无法通过其他方法获知的、极其细微的用户行为
用户测试(user testing)
请用户来帮忙测试你的产品
可用性(usability)
可用性的最终目标,都是寻找令产品更容易使用的途径
核心概念:用户需要可用的产品
人物角色(persona)
用户模型或用户简介
让你的用户变得更加真实
人物角色是能代表整个真实用户需求的虚拟人物
通过赋予一张人物的面孔和名字,你将用户调查及用户细分过程中得到的分散资料重新关联起来
范围层
定义项目范围则同时在做两件事
有价值的过程(process)
产生有价值的产品(product)
用文档来定义产品需求
这样子你才知道你正在建设什么
这样你才知道你不需要建设什么
从“我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转向“我要开发的是什么”
功能规格(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哪些应该被当成软件产品的功能以及相应的组合
定义需求
用户讲述他们想要的东西
帮助用户解决他们在某个过程或某个产品遇到一些的困难
用户不知道他们是否需要的特性
功能规格书
乐观(be positive)
描述这个系统将有做什么事情去“防止”不好的情况发生,而不是描述这个系统“不应该”做什么不好的事情
具体(be specific)
尽可能详细地解释清楚情况,这是我们决定一个功能是否被实现的最佳途径
避免主观的预期(avoid subjective language)
设置一种使需求“保持明确”和“避免歧义”的途径,因此也避免了误解的可能性
确定需求优先级
结构层
从“抽象的决策与范围问题”,到“更能影响最后的用户体验的具体因素”
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
交互设计关注描述“可能的用户行为”,同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与响应”这些用户行为
错误处理
方法
将系统设计成不可能犯错的那种
是错误难易发生
有效的错误信息和容易自我解释的页面可以在错误发生之后帮助用户纠正
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ecture)
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都强调一个重点
确定各个将要呈现给用户的元素的模式(pattern)和顺序(sequence)
交互设计关注于将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元素
信息架构关注如何将信息表达用户的元素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