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的发展和演变
2016-07-06 20:21:1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词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新派诗的崛起
定义 诗界革命
新派诗的定义
黄遵宪
夏曾佑 谭嗣同 梁启超 新学之诗
前期生硬堆积新名词
黄遵宪 康有为 丘逢甲
黄遵宪 新理想 就风格 最杰出的新派诗人
丘逢甲
胡晓岑
特色
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
炽热的爱国情怀与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思
对帝 封建的批判
积极浪漫主义的诗风
通过细节反映重大历史事件
清新的时代气息
白话诗的雏形
龚自珍开始 诗歌形式的变革 :
古风体杂歌谣 引进西方歌词 政治鼓动诗
新理想 旧风格 新意境
“乐歌”
同盟会 南社 政治鼓动诗 白话诗歌的雏形
高旭 白话诗代表作家之一
马君武《华族祖国歌》海内文章新雅颂
第一节 近代诗歌的发展概况
背景
宋诗运动
尊情爱国诗人
道咸以降的宋诗运动
过程
明代中晚期 前后七子 诗必盛唐 否定宋诗
明代江西派
公安三袁 先器识后文艺
文字狱
诞生浙西诗派——朱彝尊 提倡宋诗
乾嘉 翁方纲 肌理说 要求诗与政事结合
早期宋诗派出现 抵制明代“诗必盛唐”的拟古风气
但是走到了复古的形式主义上
道咸 程恩泽 何绍基 郑珍 莫友芝
宋诗运动
强调事境 强调义理和质实
大部分学问是比较枯燥
宋诗运动的末流 同光体
维新运动的直接参与者 陈三立等
主张尊情的爱国诗人
张维屏 龚自珍 林昌彝等
诗歌创作注意紧密联系社会实际
爱国主义在性质上的变化
反侵略
表现出个性解放和强烈要求和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
在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 喜用长篇歌行和组诗
兴于微言 的寓意手法
语言方面 以文为诗
资产阶级维新派
在夏曾佑 谭嗣同的新学之诗失败后,在诗界革命的理论引导下
黄遵宪成就最大
较好处理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具有新时代气息的诗歌意境和诗歌形象
进展
诗歌的内容方面 扩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 以诗歌来记述时事 人物
在诗歌的形式方面 带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在诗歌语言方面 新事物和不避方言俗谚
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南社诗人
秋瑾
时代感与个性解放
文字通俗 形式上重大突破的政治鼓动诗
南社
活动中心在上海
成员
柳亚子
近代最末的一位重要诗人
内容
政治抒情诗
怀人
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
脱离群众
形式上还是旧体诗
继承诗界革命 推动诗体改革
近代诗歌的特点
主变与爱国成为基本主题
之歌与现实斗争的联系空前密切 诗歌真正成为诗史
诗歌的题材范围有较大的扩展
以诗歌议论时政
异国风景
近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广泛采取歌行体
出现散文化 歌体化倾向
第二节 大型组诗的兴盛
背景
陶渊明 《饮酒二十首》
三吏三别
汴京纪事
近代诗歌大型组诗兴盛的表现及原因
表现
主要诗人采取这种形式
组诗的规模有了大的扩展 破历史记录
反映了客观需要
诗人对重大政治事件的关注热情大增
在格律方面略有放宽
近代大型组诗特点
结构
存在一条组织的诛仙 甚至在结构上表现出鲜明的层次又形成一个整体
序言 序诗
形式
歌行体
七言绝句
内容
重大福彩的题材
通过总体再细分内容
常州词派与近代词坛
背景
纳兰性德
阳羡派 陈维崧
朱彝尊浙西派
常州词派
鸦片战争后 张惠言 周济
意内而言外
近代词坛与清季四大诗人
蒋春霖 成就最高的词人
谭献 庄棫
四大词人
王鹏运
崇尚体格 重大拙
况周颐
词学批评
真重拙大
朱孝臧
近代词宗
郑文绰
宫调乐律的考究
文廷式 白话化倾向
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家的词
秋瑾
前期咏物言志
柳亚子
词史
狄平子 新派词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