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
2016-09-05 17:07:13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激励,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源泉,它能点燃人们内心深处的激情,激发出无尽的潜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正是激励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超越自己。激励如同阳光雨露,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当我们感受到他人的鼓励和支持时,激励会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同时,自我激励也是成功的关键,它让我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一切。总之,激励是我们前进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它让我们充满信心地追求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产生的内因 外因
内因
人的认知知识构成
外因
人所处的环境
激励的有效性在于内因和外因的深刻理解,并达到一致性
过程理论
公平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 1965
社会比较理论
报酬的公平性
比较的参照类型
其他人
制度
自我
期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V.弗鲁姆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行动
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依赖于
努力-绩效的联系
绩效-奖赏的联系
奖赏-个人目标的联系
强化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刺激的函数
正强化
奖励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
负强化
惩罚不符合目标的行为
激励实务
工作激励
成果激励
批评激励
培训教育激励
目标管理(MBO)
概念
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是由动机推动的一种精神状态
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和加强的作用
对象
人
组织范围中的员工或领导对象
过程
未满足的需要
某种行为的产生
得到满足
产生新的需求
积极或消极行为
激励与行为
未得到的需要时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效价
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或某种预期成果的
期望值
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率,即行为者采取某种行动,获得某种成果,从而带来某种心理上或生理上的可能性
需要理论(20世纪50年代)
社会文化的系统
需要层次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
两个基本出发点
人是有需要的动物
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
五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社交或情感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X理论 Y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人性的观点
消极的X理论
积极的Y理论
成就需要论
美国管理学家大卫.麦克利兰
成就的需要
依附的需要
权力的需要
早期的生活阅历决定着人们是否获得这些需要
组织范围角度
双因素论
保健-激励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
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任务的成功与失败
保健因素
不满情绪有关
成就
承认
工作本身
责任
晋升
成长
激励因素
满意情绪有关
监督
公司政策
与监督者的关系
工作关系
工资
同事关系
个人生活
地位
保障
与下属的关系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