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学者的批判性声音
2016-11-06 23:08:4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用于帮助人们整理和表达复杂的思维过程。它以一个中心主题为核心,通过分支和节点的方式将相关的概念、观点和信息进行连接和组织。每个节点可以包含文字、图像、颜色等元素,用于表示具体的思维内容。通过思维导图,人们可以清晰地展示思维的逻辑关系,发现新的思路和创意,并有助于记忆和理解。思维导图被广泛应用于学习、工作、项目管理等领域,成为一种高效的思考和沟通工具。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西方马克思主义”
60年代
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分析国际历史
沃尔夫:《欧洲和没有历史的人民》
安德森:《专制国家的谱系》
霍布斯鲍姆:《革命年代》等
70年代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学说
“世界体系”学说
沃勒斯坦:《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依附论”
亨里克·卡多佐:《拉美的依附与发展》
80年代
受马克思主义启示
“历史社会学”
阿隆:《和平与战争》
“女性主义”
国际政策中,性别问题日益突出
妇女在参与反战和反核运动中的作用
总结
一方面,部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思想和研究方法
另一方面,仍在西方学术圈发挥着一定的影响
摒弃过时的成分
形而上学和简单化的世界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呼吁
高度集中地计划型经济体制
坚持马克思的基本命题
唯物史观
考察社会、政治观念之根源的方法
批判理论
来源
”法兰克福学派“
哈贝马斯
霍克海姆
马尔库塞
阿道尔诺
内涵
广义
反主流、”批判性“的学说或观点
世界体系轮
生态政治论
女性主义
后现代主义
狭义
有左翼倾向、反对资本主义扩张的学派
继承了马克思思想中最激进的内容
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应用
背景
讨伐教条主义、正统主义等”理论媚俗现象“
挑战传统的、权力政治学主导的国际关系思想
质疑了实证主义
抨击了现世界结构具有”免疫力“的论点
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重要教训
重建了理论的对话过程
先驱
考克斯
《社会力量、国家和世界秩序:超越国际关系理论》
提出”知识从来服务于特定的目标“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核心
使传统的”生产范式“转变为新的”沟通范式“
注重分析因各种边界、区分的存在造成的种种排斥性和容纳性现象
关注公民与国家之间联系弱化,各政治共同体之间联系遭到削弱的趋势
评价
贡献
提供了理论界争论的新命题、新话语
”文化认同政治“
使古典的国家安全观念逐渐向新型的世界安全观念转变
起到了”扩展更大思维空间“的作用
察觉和批评了在知识与社会问题上的实证主义或经验主义的传统方法的内在局限性
揭示和肯定了知识建构的具体过程
深入解剖了语言的社会功能
对主体性问题做了特别的考察
提供了一种有深刻启示作用的知识形成的结构
局限
是一种”批判的武器“,”破“的作用大于”立“的作用
在观察国际现实时过多注意问题和缺点,而较少理解说明成绩和进展
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位置联系在一起,到目前为止从未成功地使它的政治纲领在主要资本主义社会付诸实施
世界体系学说
“世界体系”
定义
实体
具有单一的劳动分工和多元文化
体系
世界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
世界政治
多层次的国家体系
文明
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基本特征
以生产方式及其变动为基础
把资本积累当成扩张的动力
两种表现
空间表现
劳动分工以及由此带来的中心、边缘和半边缘
时间表现
特有的“周期”和“趋向”
“大历史地理观”
1945-1990美国称霸时代
1789-1989自由主义时代
沃勒斯坦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1450-2050资本主义走向灭亡时代
未来将是“集体主义”的时代
历史地位
具有独创性,是西方国际政治学中有悠久左翼传统的当代一支
从方法论上看,世界体系是对社会科学探索本身原有途径和结构的抗议
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考和研究方式,强调大规模、长时段的社会变革和历史变迁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