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审计概述
2021-01-11 11:50:49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持续更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第一节:审计的概念和保证程度
产生根源:两权分离
作用
促进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
定义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用户: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
目的:改善财务报表的质量或内涵,增强预期使用者的信赖程度,以合理保证的方式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而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限制:合理保证是一种高水平保证,据以得出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基础:独立性和专业性
产品:审计报告,不包括后附的财务报表
业务范围
鉴证业务
审计
历史财务信息审计
合理保证
审阅
历史财务信息审阅
有限保证
其他鉴证业务
预测性信息审核
有限保证或合理保证
内部控制鉴证
合理保证
相关服务
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代编财务信息
税务服务
管理咨询
会计服务
保证程度
合理保证
目标:在可接受的低审计风险下,以积极方式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提供高水平的保证
证据收集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包括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
所需证据数量:较多
检查风险:较低
财务报表可信性:较高
提出结论方式:积极方式
有限保证
目标:在可接受的审阅风险下,以消极方式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阅意见,提供有意义水平的保证。该保证水平低于审计业务的保证水平
证据收集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受到有意识的限制,主要采用询问和分析程序获取证据
所需证据数量:较少
检查风险:较高
财务报表可信性:较低
提出结论方式:消极方式
审计分类
国家审计
内部审计
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
职业责任和期望差距
财务报表使用人期望:注册会计师判断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无论这种错报是否出于故意
职业界的普遍认识:通过审计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非故意错报
期望差距
由社会公众与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在对职业责任的认识上存在的差距导致
不仅针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和职业责任,还涉及财务报表的确认、计量与披露原则、商业道德以及公司管理层应尽的社会责任
审计报告和信息差距
审计报告:在格式、要素和内容上都体现标准化,其核心内容是发表高度浓缩的意见
信息差距:审计报告的标准化具有格式统一、要素一致、内容简洁、意见明确等优点,但也存在信息含量低、相关性差等缺陷,这种缺陷导致了信息差距
第二节:审计要素
三方关系
注册会计师(审)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编)
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用)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通用目的编制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特殊目的编制基础:计税核算基础、监管机构的报告要求和合同的约定等
审计证据
审计报告
无保留意见(认可)
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时发表的审计意见
非无保留意见(不认可)
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
重大但不广泛
保留意见
重大且广泛
否定意见
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重大但不广泛
保留意见
重大且广泛
无法表示意见
第三节:审计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
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认定和具体审计目标
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事项及相关披露的认定和具体审计目标
发生
认定: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高估)
具体审计目标: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完整性
认定: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均已包括(低估)
具体审计目标: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均已包括
准确性
认定: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相关披露已得到恰当计量和描述
具体审计目标: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相关披露已得到恰当计量和描述
截止
认定: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具体审计目标: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
分类
认定: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具体审计目标: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列报
认定:交易和事项已被恰当的汇总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关披露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是相关的,可理解的
具体审计目标:确认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和事项已被恰当的汇总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关披露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是相关的,可理解的
与期末账户余额及相关披露的认定和具体审计目标
存在
认定: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高估)
具体审计目标: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权利和义务
认定: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具体审计目标: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完整性
认定: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所有应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均已包括(低估)
具体审计目标: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所有应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披露均已包括
准确性、计价和分摊
认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相关披露已得到恰当计量和描述
具体审计目标:确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相关披露已得到恰当计量和描述
分类
认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具体审计目标:确认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列报
认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被恰当的汇总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关披露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是相关的,可理解的
具体审计目标:确认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已被恰当的汇总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关披露在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下是相关的,可理解的
第四节:审计基本要求
第五节:审计风险
含义
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
技术术语,并不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的法律后果
审计业务是一种保证程度高的鉴证业务,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应该足够低,以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合理保证所审计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错报
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层次
与报表整体存在联系,影响多项认定
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
固有风险
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重大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
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
属于有控制但是没控制住
控制风险取决于与财务报表编制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检查风险
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1.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2.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适当计划、在项目组成员之间进行恰当的职责分配等尽可能降低检查风险
3.检查风险不可能降低为零
固有限制
1.财务报告的性质
2.审计程序的性质
管理层或其他人员可能有意或无意地不提供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或注册会计师要求的全部信息
舞弊可能涉及精心策划和蓄意实施以进行隐瞒
审计不是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官方调查
3.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成本效益的限制
第六节:审计过程
接受业务委托
计划审计工作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编制审计报告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