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读书笔记
2023-05-15 16:44:03 22 举报
AI智能生成
备考时间紧张,没时间归纳今年CPA考试的重点?本思维导图总结了2023年注册会计师《存货》的复习重点,每一个考点都清清楚楚,给今年的考生参考。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一、概念
1.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
: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
: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
: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
: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
: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二、确认条件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存货减值
1.减值迹象的认定
(1)需考虑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
①.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②.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③.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④.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⑤.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2)全额提取减值准备的情况
①.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②.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③.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④.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的转让价值的存货。
2.科目设置及会计分录
(1)科目设置
“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准备”
(2)会计分录
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②.反冲时:反之即可
3.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
(1)单向比较法:
含义:每个存货自己比较
(2)分类比较法:
适用:数量较多、单价较低的存货
(3)结论:
①.核心:计提多了转回,以计提数为上限。计提少了补上。
②.结论:单项比较法下存货的跌价幅度要高于分类比较法。
③.要点:如没有特别提示,均按照单项比较法处理。单项比较法算的减值损失高于分类比较法。
4.存货跌价准备结转方法
(1)单向比较法前提下,直接对应结转。
(2)分类比较法前提下,加权计算后结转
当期应结转的跌价准备=(期初总的跌价准备额/期初总的存货账面余额)*当期转出存货的账面余额
(3)会计处理
①.如果是销售出去的,应随同存货成本一并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
②.如果是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下结转存货,具体情况见后续专题讲解
四、初始计量
1.不同取得渠道下,存货入账价值构成:
(1)非商业企业
=买价+进口关税+运费、装卸费、保险费等
①.关税=买价*关税率
②.进口商品的进项税=(买价+关税)*13%
③.合理损耗计入存货成本
④.生产过程中的必要仓储费计入“制造费用”,其他情况仓储费列当期损益。
⑤.采购用于广告营销的特定商品取得时计入“销售费用”
(2)商品流通企业
①.进货费用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②.金额较小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2.委托加工方式下,存货入账价值构成:
(1)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含运费,装卸费)+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2)收回后处理:
①.收回后直接出售的
由受托方代交的消费税计入加工物资的成本:
a.支付消费税时: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借:委托加工物资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b.完工收回加工物资时:
借:库存商品
贷:委托加工物资
借:库存商品
贷:委托加工物资
c.出售此商品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d.结转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②.收回后用于非应税消费品的再加工而后再出售的
③.收回后用于应税消费品的再加工然后再出售:
a.由受托方代交的消费税先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借方: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银行存款
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贷:银行存款
b.完工收回加工物资时:
借:原材料
贷:委托加工物资
借:原材料
贷:委托加工物资
c.最终产品出售时,按总的应交消费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的贷方: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d.最后,再补交其差额即可: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3.自行生产的存货,存货入账价值构成: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自然灾害列支为“营业外支出”,
(3)管理不善列支为“管理费用”。
(2)自然灾害列支为“营业外支出”,
(3)管理不善列支为“管理费用”。
4.投资者投入方式,存货入账价值构成:
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5.债务重组方式取得的存货
见后续章节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入的存货
见后续章节
7.盘盈的存货(收发计量差错导致的)
按重置成本作为入账成本
8.通过提供劳务取得
=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
五、发出计量
1.实际成本法
(1)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2)移动加权平均法
(3)先进先出法
假设先购进的先发出
(4)个别计价法
实物流转与价值流转一致
2.存货发出的会计处理
(1)原材料
(2)包装物
(3)低值易耗品
六、期末计量
1.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成本=账面余额
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预计销售费用-预计销售税金
预计售价的确认
a.有合同约定的存货,以商品的合同价格为预计售价。
b.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按一般销售价格为计量基础
2.材料:
(1)用于生产的材料可变现净值:
=终端品的预计售价-终端品的预计销售税金-终端品的预计销售费用-预计追加成本
=终端品的预计售价-终端品的预计销售税金-终端品的预计销售费用-预计追加成本
(2)用于销售的材料可变现净值:
=材料的预计售价-材料的预计销售税金-材料的预计销售费用
=材料的预计售价-材料的预计销售税金-材料的预计销售费用
七、盘盈处理
八、盘亏处理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