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
2025-09-14 19:42:5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生理学笔记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血液生理概述
1.组成
2.理化特性
补充
血浆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
维持细胞内外水的交换
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与体积
胶体渗透压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交换,维持血浆容量
2.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生理
形态数量功能
双凹圆碟形
糖酵解获得能量
数量
功能
运输O2,CO2
生理特性
可塑变形性
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
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表示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
红细胞生成与破坏
生成部位
胚胎期:肝,脾,骨髓
出生后:红骨髓
贫血类型:放射性,抗癌药损害骨髓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
原料
蛋白质,铁(合成血红蛋白)
贫血类型:铁摄入不足引起缺铁性贫血
成熟因子
叶酸,维生素B12(合成DNA)
贫血类型:二者不足,DNA合成减少,红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增大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调节
EPO
肾皮质产生,作用为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增殖
雄激素(促进肾合成EPO)
爆式促进激活物(了解即可)
白细胞生理(正常成年人:(4.0-10.0)*10^9
分类,功能
中性粒细胞
功能
吞噬细菌,吞噬清除衰老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等
嗜酸性粒细胞
功能
限制肥大细胞和噬碱性粒细胞引起的速发型过敏反应(抑制组胺释放)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损伤幼虫虫体
哮喘中引起组织损伤(了解即可)
噬碱性粒细胞
功能
释放肝素(抗凝血)
释放组胺(过敏)
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了解即可)
单核细胞
功能
吞噬细菌与衰老红细胞(吞噬功能比中性粒细胞更强)
发育为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参与免疫应答
血小板生理
血小板形态数量
血小板生理特性
黏附
聚集
聚集
吸附
收缩
功能
参与生理性止血
促进凝血
维持毛细血管壁正常通透性
3.生理性止血
基本过程
血管收缩
血小板止血栓形成(一期止血)
血液凝固(二期止血)
定义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实质
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12种凝血因子
多为蛋白质,在肝合成,除IV因子为Ca2+
肝损害,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
大多是无活性酶原
多在血浆中,III在组织中
III组织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
II,VII,IX,X合成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
维生素k缺乏,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
III,V,VIII起辅因子作用,可使丝氨酸蛋白酶凝血因子催化速率增快上万倍
过程
补充
血清中缺乏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
抗凝
纤维蛋白溶解
意义(或许是防血栓)
子主题
过程
纤溶酶原激活
纤溶酶原激活物
把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
纤维蛋白的降解
把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4.血型与输血原则
ABO血型系统
输血原则
必须鉴定血型,交叉配血实验
主侧:供血者红细胞和受血者血清配合
次侧:受血者红细胞和供血者血清配合
Rh血型系统
分型标准
红细胞膜上有D抗原为阳,无为阴
阴阳均无抗Rh天然抗体(IgM),抗体为免疫性抗体IgG,分子量小,可通过胎盘
成分输血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