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综述
2016-10-01 20:36:05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股骨颈骨折综述 综合多篇文献.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解剖
骨性解剖
高对称性
颈干角
130±7°
男性大
水平对位
中心
股骨头
尖端
大转子
关节囊解剖
吊带结构
颈的后下方
环形纤维
关节囊
紧张度
紧张
伸直内旋位
术中牵引体位
松驰
屈曲外族位
术前手法复位体位
血管解剖
血供保护
走行
股深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NO.1分支
韧带下动脉
疑惑
髓内钉进钉点
损伤血管
股骨头未坏死
解释
血管网交通
韧带上动脉
韧带下动脉
窝下血管丛
骨折位置的影响
骨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率
头下型
83%
经颈型
21%
原因
支持带动脉
损伤
关节囊内压
超过支持带动脉压
临床观察
坏死率
关节囊切开组
切开复位组
骨折移位程度的影响
移位骨折
移位程度
发生率
骨不愈合
预测因素
初始移位程度
缺血性坏死
移位骨折治疗
切复内固定术
无移位骨折
缺血性坏死原因
关节内压
并发症预测
Pauwels 分型
wels角
骨折块粉碎
下方
后方
并发症
缺血性坏死
内固定失效
股骨颈短缩
骨折移位
策略
自体骨移植支撑技术
内固定方式
失败负荷
2.7 mm 钢板
83%
空心螺钉
26%
医源性影响
复位质量
缺血性坏死
100%
12%
固定稳定性
髋臼撞击征
颈干角增大
股骨头非球形
股骨颈后倾
畸形愈合
股骨颈缩短
内翻塌陷
治疗策略
流程
年轻人治疗原则
急诊手术
解剖复位
切复
坚强内固定
老年人治疗策略
MRI
固定方式
多枚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MCLS)
三枚
失败预测因素
无垫圈
复位差
大于 75 岁
滑动髋螺钉+防旋钉
评估
骨折固定加强
异体植骨、自体植骨、骨水泥、硫酸钙
内固定选择
力学分析
股骨头位于股骨干平面的前内侧
张应力
股骨颈长轴
垂直
压应力
股骨颈长轴
平行
扭应力
髓内固定
强度高
双头钉
双头钉+1空钉
髓外固定
年轻人
常用装置
空心螺钉
骨质要求
骨量好
固定原理
加压
促进愈合
置钉
分散
平行
方向
150°
抗弯曲刚度
置钉数
二枚
Pauwel III 型
三枚
固定刚度
四枚
与三枚差别
置钉三角
倒优于正
交叉优于平行
交叉
两枚平行
一枚斜行
外上方
后下方
置钉要求
最下方钉
小转子水平
过低置钉
小转子骨折
深度
距离软骨下骨 5mm
螺纹
超骨折线
应用垫片
增加固定强度
把持力
加压作用
特殊情况
后方皮质粉碎
四枚优于三枚
钢板
适应征
年轻人
老年人
功能要求较高
骨折轻
种类
DHS
刚度更好
强度优于空钉
反指征
头下型
技术要求
头钉最佳位置
股骨矩
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力学稳定性好
减少颈短缩
失败率极高
非常规选择
原因
骨折端未加压
股骨近端动力锁定板
Targon FN
NCB钢板
理想设计
已厂家召回
角钢板
非常规选择
材料比较
抗旋能力相同
三枚空心螺钉
DHS
DHS+ 防旋螺钉
效果相似
DHS
防旋髓内钉
术后
免负重
6-12周
开始负重
骨折部分愈合
新进展
锁定板加强固定
抗失败负荷
83%
>DHS
技术
Smith-Petersen入路
关节切开
K针固定
置板
非解剖复位法(Gotfried 法)
目的
阳性支撑
阴性支撑
近侧
突出
阳性支撑
远侧
突出
> 135°颈干角
技法
去除嵌插
二向牵引
X线
复位骨折
维持牵引
内收
内旋
X线
放松牵引
X线
内固定
X线
全螺纹螺钉
二半一全(后外侧全螺纹钉)
适用
后侧壁粉碎
优点
稳定兼加压
手术入路的选择
外侧切口
可联合
复位切口
前侧
后侧
前侧切口
Watson-jones 入路
肌间入路
臀中肌
阔筋膜张肌
风险
损伤臀大肌
直接前入路DAA
路径
浅层
神经间入路
股神经
臀上神经
深层
肌间入路
股直肌
臀中肌
适用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骨折
后侧切口
批判
极大改进
并发症
股骨颈短缩
DHS+防旋钉
原因试析
半螺钉装置的缺陷
不能控制骨折端的侧向微动
预防
全螺纹钉
加压后锁定结构
0 条评论
下一页
为你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