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缓控迟释制剂
2016-11-19 23:03:18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第十九章缓控迟释制剂,主要介绍了一种药物制剂技术,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得以延长。这种制剂技术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抗病毒、抗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治疗中。缓控迟释制剂的设计和制备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药物的性质、剂型的选择、处方的设计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制备,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稳定释放,减少副作用,提高疗效。此外,缓控迟释制剂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用药频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概述
类型
1.速度控制型给药系统
2.方向控制型给药系统
3.应答式给药系统
发展四阶段
第一代为普通制剂
第二代为缓释制剂、肠溶制剂等
第三代为控释制剂,以及利用单克隆抗体、脂质体、微粒和纳米粒等药物载体制备的靶向制剂
第四代为基于体内反馈情报靶向与细胞水平的给药系统
缓、控释给药系统
概述
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机体内缓慢释放药物,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制剂。
控释制剂:系指药物按预先设定好的程序慢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的制剂。
缓、控释制剂的优点:①②③④P419
缓、控释制剂的缺点:①②③P419
缓、控试剂的设计原则
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理化因素:(1)剂量、(2)药物的理化性质、(3)胃肠道稳定性
2.生物因素:(1)生物半衰期、(2)药物的吸收、(3)代谢
设计要求
1.药物的选择
2.生物利用度:一般在普通制剂的80%~120%的范围内
3.峰、谷浓度比值)(Cmax/Cmin):缓控释制剂稳态时峰浓度与谷浓度之比应小于普通制剂,也可用波动度表示(fluctuation)。
缓、控试剂的辅料
1.骨架型缓释材料
(1)亲水凝胶
(2)非溶蚀性骨架材料
(3)生物溶蚀性骨架材料
2.缓释包衣材料
(1)不溶性材料
(2)肠溶性材料
3.增稠剂:一类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溶于水后,其溶液黏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黏度增加可以减慢药物的扩散速率,从而延缓药物的吸收。
释药机制
溶出机制
1.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2.与高分子化合物形成难溶性的盐
3.控制粒子大小
扩散机制
1.贮库型
2.骨架型
溶蚀与扩散相结合
渗透压机制
离子交换作用
缓控释制剂简介
骨架型缓控释制剂
1.亲水性胶凝骨架片
2.蜡质类骨架片
膜控型缓、控释制剂
1.微孔膜包衣片
2.膜控释小片
3.肠溶膜控释片
4.膜控释小丸
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是利用渗透压原理制成的,主要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助推剂组成。
质量评价
体外评价
1.释放度试验方法
2.取样设计
3.实验结果分析
体内评价
生物利用度:是指剂型中的药物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
生物等效性: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其吸收速度和程度没有明显差异。
体内外相关性
1.体内-体外相关性的建立
2.体内-体外相关性检验
择时与定位释药机制
渗透泵脉冲释药机制
渗透泵脉冲释药系统的基本组成为片芯、半渗透膜包衣层和释药小孔。
包衣脉冲释药机制
1.膜包衣技术
①膜包衣定时爆释系统
②包衣膜溶蚀型脉冲释药系统
2.压制包衣技术
3.半包衣双层脉冲片
定时脉冲塞胶囊剂
1.脉冲胶囊
2.异形脉冲塞溶蚀系统
胃定位释药系统
1.胃漂浮片
2.胃壁黏附片
结肠定位释药机制
1.时间控制形OCDDS
2.pH依赖型OCDDS
3.时控和pH依赖结合型OCDDS
4.压力控制型OCDDS
5.酶解或细菌降解型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