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导图
2025-07-02 08:43:16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软考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第3版第2章思维导图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2.1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2.1.1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作用
【信息技术的定义】:研究如何获取、处理、传输和使用信息的技术。
【信息技术的作用】:推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带动全球信息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
【信息技术的分类】:
硬技术(物化技术):如传感器、服务器、智能手机等。
软技术(非物化技术):如语言文字技术、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等。
2.1.2 计算机软硬件
计算机硬件
【控制器】:负责指令的解释和执行,协调计算机各部分工作。
【运算器】: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存储器】:分为内存(RAM、ROM)和外存(硬盘、光盘等)。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麦克风等。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计算机软件
【系统软件】: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
【应用软件】:满足用户不同领域和问题的应用需求。
【中间件】:衔接网络上应用系统的各个部分,实现资源共享和功能共享。
2.1.3 计算机网络
通信基础
【通信系统模型】:包括源系统、传输系统和目的系统。
【现代通信关键技术】:
数字通信技术
信息传输技术
通信网络技术
网络基础
【网络分类】:
个人局域网(PAN)
局域网(LAN)
城域网(MAN)
广域网(WAN)
公用网与专用网
网络设备
【网络交换技术】:包括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交换。
【网络互连设备】:
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交换机等。
网络标准协议
【OSI七层模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协议族】:
FTP、HTTP、SMTP、DHCP、DNS、SNMP等。
【IEEE 802协议族】:
IEEE 802.3(以太网)、IEEE 802.3u(快速以太网)、IEEE 802.3z(千兆以太网)。
2.1.4 存储和数据库
存储技术
【存储分类】:
直连式存储(DAS)
网络接入存储(NAS)
存储区域网络(SAN)
【存储虚拟化】:整合存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
【绿色存储】:节能环保的存储技术。
数据结构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结构表示实体间的关联。
【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间的复杂联系。
【关系模型】:用二维表格形式表示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
常用数据库类型
【关系型数据库(SQL)】:支持事务的ACID原则。
【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包括键值数据库、列存储数据库、文档型数据库、图形数据库。
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的定义】: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非易失的且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
【数据仓库体系结构】:包括数据源、数据存储与管理、OLAP服务器、前端工具等。
2.1.5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基础
【CIA三要素】: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信息安全层次】:
设备安全
数据安全
内容安全
行为安全
加密与解密
【对称加密】:使用相同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
【非对称加密】:使用公钥加密,私钥解密。
【Hash函数】:生成报文摘要,用于数据完整性验证。
【数字签名】:证明签名者身份和数据真实性。
【认证】:验证报文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身份及报文的完整性。
信息系统安全
【计算机设备安全】:包括抗否认性、可审计性、可靠性等。
【网络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破坏和侵权。
【操作系统安全】:防止逻辑炸弹、病毒、特洛伊木马等威胁。
【数据库系统安全】:保护存储数据的安全。
【应用系统安全】:确保应用系统执行程序和配置文件的合法性。
网络安全技术
【防火墙】:监控进出网络的流量。
【入侵检测与防护】:IDS和IPS。
【虚拟专用网络(VPN)】:建立安全的数据通信通道。
【安全扫描】:检测系统漏洞。
【网络蜜罐技术】:诱捕攻击者。
【Web威胁防护技术】:包括访问控制、单点登录、网页防篡改等。
【下一代防火墙(NGFW)】:提供应用层一体化安全防护。
【安全行为分析技术】:基于用户和实体行为分析的异常检测。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动态感知网络安全风险。
2.2 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
2.2.1 物联网
技术基础
【物联网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产业链】:传感器和芯片、设备、网络运营及服务等。
关键技术
【传感器技术】:检测物理量并转换为电信号。
【RFID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目标并读写数据。
【传感网】:基于MEMS的微型器件系统。
【应用系统框架】: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应用。
应用和发展
【应用领域】:智能电网、智慧物流、智能家居等。
【发展趋势】:推动各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2.2.2 云计算
技术基础
【云计算定义】:通过网络提供按需的资源和服务。
【服务模式】: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平台即服务(PaaS)
软件即服务(SaaS)
关键技术
【虚拟化技术】: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
【云存储技术】:整合存储资源,实现数据的安全管理。
【多租户和访问控制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云安全技术】:保护云计算环境的安全。
应用和发展
【应用领域】: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
【发展趋势】:向垂直化、产业化纵深发展。
2.2.3 大数据
技术基础
【大数据特征】:数据海量、类型多样、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
【处理流程】:数据准备、存储、管理、分析、治理等。
关键技术
【大数据获取技术】:数据采集、整合、清洗。
【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Hadoop、Spark、Storm等。
【大数据管理技术】:存储、协同、安全隐私。
【大数据应用和服务技术】:分析应用、可视化技术。
应用和发展
【应用领域】:互联网、政府、金融、工业、社会民生等。
【发展趋势】:数据资源化、资产化。
2.2.4 区块链
技术基础
【区块链分类】: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混合链。
【特征】:多中心化、多方维护、时序数据、智能合约、不可篡改。
关键技术
【分布式账本】:记录交易数据的分布式系统。
【加密算法】:哈希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
【共识机制】:PoW、PoS、DPoS、Paxos、PBFT等。
应用和发展
【应用领域】:金融、政府征税、土地登记、社会福利等。
【发展趋势】:成为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之一。
2.2.5 人工智能
技术基础
【发展历程】:从起步到蓬勃发展六个阶段。
【研究方向】: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等。
关键技术
【机器学习】:包括回归、聚类、分类等算法。
【自然语言处理】:实现人机间自然语言通信。
【专家系统】: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
应用和发展
【应用领域】:机器翻译、舆情监测、自动摘要等。
【发展趋势】:从专用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发展。
2.2.6 虚拟现实
技术基础
【特征】: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构想性、自主性。
【硬件与软件】:高性能计算机、传感器、虚拟环境建模工具等。
关键技术
【人机交互技术】:三维交互技术结合语音识别等。
【传感器技术】:提升设备灵敏度和用户体验。
【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建立虚拟环境模型。
【系统集成技术】:整合信息和数据。
应用和发展
【应用领域】:文娱休闲、工业生产、教育、医疗等。
【发展趋势】:硬件性能优化、网络技术助力应用化。
2.3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2.3.1 国家政策与规划
【“十四五”规划】: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2.3.2 技术发展趋势
【泛在智能的网络连接设施】:实现网络、应用、终端的有机融合。
【大数据技术】: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共享流通、全生命周期治理。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信息化技术转向数字化技术】:支撑国家、社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信息技术与产业结合】:推进产业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
【信息技术支撑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
【信息技术打造数字政府服务体系】:提升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水平。
【信息技术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数字教育、医疗、社保等服务。
【提升信息技术国际竞争力】:参与全球网络空间治理。
【信息技术治理体系】: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的监管技术。
2.3.3 未来发展方向
【核心技术突破】: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
【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推动重要基础设施的智能化。
【数字虚拟技术发展】:支持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新兴领域。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