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学 3-4节
2016-07-02 14:10:3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第六章的第三节和第四节主要探讨了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在教学方法部分,强调了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提到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评估方式部分,强调了评估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查,更是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因此,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考试、作业、观察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这两节的内容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教学原则】
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中小学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
直接、间接经验相结合
包括三大类: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
教和学、传授知识和启发智力相结合
激发求知欲、启发思考、发扬教学民主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正确处理感知与理解的关系
重视实践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巩固性原则
巩固 复习知识
循序渐进原则
按照课程内容的逻辑体系进行教学、教师应根据中学生发展的“序”抓好教学。
因材施教原则
首倡“因材施教”者:孔子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正确对待“先进生”和“后进生”
【教学方法】
为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方式)的总称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口头语言,系统连贯课程内容
具体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谈话法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谈话进程中,要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脉络
讨论法
全班或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读书指导法
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以获得知识
演示法
向学生展示各种实物,教具,音像资料或作示范实验
参观法
对实际事务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获得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练习法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验法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以获得与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习作业法
教学组织形式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历史发展
历史上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和论证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道尔顿制的显著特点是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
班级授课制(基本形式)
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
评价
优点
使学生成为一个集体,可以互相促进和提高
扩大教育对象,提高了教学工作 的效率
使教学工作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缺点: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特点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教学环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
(备课)是基础和前提
(上课)是教学中心环节
备课
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
上课
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一节好课的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明确 3、教学方法恰当 4、教学组织得好 5、师生互动得好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