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会计 第二十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思维导图
2025-08-19 13:01:2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注会会计第二十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知识点思维导图,根据张敬富老师课程讲义自学并整理,知识点较全,各位同仁既可以作为参考学习材料,也可以进一步根据自己的理解增加注释和解析。内容如有错误还望谅解。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概念
货币性资产
货币资金和收取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资金的权利
预付账款:是收取货物的权利,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货币性资产交换
特征
交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
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的行为
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也可能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25%
判断原则
基于自身的角度,根据交易的实质判断,不应基于交易双方的情况判断
认定
补价占付出代价的比例低于25%
收到补价方
不含补价
支付补价方
包含补价
特殊交易事项
判断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属于
通常适用非货币交换准则
属于但不适用该准则
换出存货
企业合并
金融资产
租赁资产
不属于
从政府无偿取得资产
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分配给所有者
向职工发放非货币性福利
发行股票形式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
确认和计量
确认原则
确认条件
换入资产:符合资产定义并满足资产确认条件
换出资产:满足资产终止确认条件
确认时点
时点短暂不一致
在换入资产满足确认条件和换出资产满足终止确认条件孰晚的时点进行会计处理
时点完全不一致
谁满足,确认谁。对应确认【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
计量原则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条件
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资产是属于不同类别
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方面显著不同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优先考虑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更可靠的除外(理解为先卖后买)
处理原则
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入资产更可靠除外)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一般计入当期损益
以账面价值为基础
条件
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
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
处理原则
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无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资产的处置损益)
会计处理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
不涉及补价
涉及补价
支付补价方
收到补价方
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
不涉及补价
换入资产的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增值税
涉及补价
支付补价方
换入资产的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增值税+支付补价的账面价值
收到补价方
换入资产的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增值税-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
不确认换出资产的,终止确认损益
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公允价值为基础
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
换入部分
换入的金融资产单独确认公允价值
其他非金融资产,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支付补价的公允价值(或-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扣除金融资产公允价值部分差额
按比例分摊
换出部分
将各项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在各项换出资产终止确认时计入当期损益
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
换入部分
按各自公允价值计量
换出部分
换出金融资产按金融资产终止确认处理(有自己的公允价值)
其他非金融资产,按【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支付补价的公允价值(或+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 扣除终止确认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按比例分摊
以账面价值为基础
换入部分
换入资产总额=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支付补价的账面价值(或-收到补价的公允价值)
按比例分摊,不区分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
换出部分
各项换出资产终止确认时均不确认损益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