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会计 第二十四章会计政策 思维导图
2025-08-19 13:06:0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注会会计第二十四章会计政策知识点思维导图,根据张敬富老师课程讲义自学并整理,知识点较全,各位同仁既可以作为参考学习材料,也可以进一步根据自己的理解增加注释和解析。内容如有错误还望谅解。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追溯调账基本原则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会计政策
定义
三个概念
会计原则(如:借款费用资本化或费用化、收入确认原则)
计量基础(即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会计处理方法(如:发出存货时的计价方法)
特点
选择性,准则范围内,层次性
判断
除会计要素相关会计政策外,财务报表列报方面所涉及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直接法和间接法、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判断、分部报告中报告分部的确定等,也属于会计政策
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变更
概念
相同的交易或事项,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条件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能够提供更可靠(真实)、更相关(有用)的会计信息
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
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
将自用的办公楼改为出租
业务模式的改变导致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出租人的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
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少量低值易耗品
一次摊销法改为五五摊销法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会计估计概念
对结果不确定性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特点
不确定性因素
最近可利用的因素
不会削弱可靠性
会计估计变更
含义
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情形
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会计估计变更,并不意味着以前期间会计估计是错误的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会计政策划分基础
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计量的变更一般会引起列报项目的变更
计量基础
对计量基础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
列报项目
对列报项目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
会计估计划分基础
有关金额或数值(如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等)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是会计估计
划分方法
判断是否涉及会计确认、计量基础选择或列报项目的变更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处理原则
追溯调整法
未来适用法
追溯调整法不可行的前提下
追溯调整法
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
调整报表
调整比较财务报表期间(包括:变更当年、变更前一年),各期间净损益各项目和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
调整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至比较财务报表列报前期最早期初(上年末的期初)期初留存收益
累积影响数
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新政策)与现有金额(旧政策)之间的差额
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确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税后差异;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涉税处理
通常不涉及“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的调整
存在暂时性差异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对应科目【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披露
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
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
会计估计变更
采用未来适用法
不改变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也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
前期差错及其更正
概念
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财务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
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
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
会计处理
不重要的前期差错
不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
视同本期发生,科目正常写,无需调整期初数
重要的前期差错
足以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
追溯调账
用追溯重述法更正,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
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
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也可用未来适用法
追溯调表
追溯重述差错发生期间列报的前期比较金额
如果前期差错发生在列报的最早前期之前,则追溯重述列报的最早前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
涉税处理
涉及暂时性差异的,分别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资产,并同时调整所得税费用(用【以前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代替)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