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呼吸
2025-09-17 10:02:44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医学生理学第五章,呼吸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1.肺通气
动力
直接动力
肺泡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肺内压
胸膜腔内压
密闭性,负压
原动力
呼吸运动
吸气肌
膈肌,肋间外肌
呼气肌
肋间内肌,腹肌
辅助吸气肌
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用力呼吸)
阻力
弹性阻力
肺弹性成分
肺泡表面张力
肺表面活性物质(降低此张力,减小肺泡回缩力)
意义
减少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维持不同大小肺泡稳定性
关联:早产儿肺不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防止肺水肿
影响因素
肺充血,肺不张,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纤维化
肺弹性阻力↑
吸气困难
肺气肿
肺弹性阻力↓
呼气困难
非弹性阻力
惯性阻力
气道阻力
粘滞阻力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肺容积
潮气量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补吸气量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能吸入的量
补呼气量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呼气所呼出的气量
余气量
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再呼出的气体量
防止肺泡塌陷
慢阻肺,支哮,肺气肿呼气性呼吸困难,余气量增加
肺容量
深吸气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
功能余气量
余气量+补呼气量
肺总量
四个加
肺活量
补呼+补吸+潮
最大吸气再尽力呼气,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肺纤维化等限制性疾病,降低
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活量通常正常
用力肺活量
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用力呼气量
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
衡量肺通气功能的最佳指标
肺通气量
呼吸频率*潮气量
肺泡通气量
(潮气量-肺泡无效腔)*呼吸频率
正常情况,肺泡无效腔为零
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运输形式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O2:氧合血红蛋白
CO2
碳酸氢盐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肺换气
过程
静脉血流经肺毛细血管时,肺泡中O2扩散入血,CO2由静脉血扩散入细胞
结果
静脉血变动脉血
影响因素
呼吸膜(气-血屏障)厚度
肺纤维化,左心衰导致肺水肿
厚度增厚,降低气体扩散速率
呼吸膜面积
肺不张,肺气肿,肺叶切除
面积减小,影响
通气/血流比值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正常成年人安静 0.84
增大,肺泡无效腔增大
减少,通气不足或血流相对过多,静脉血气体未充分更新,相当于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组织换气
过程
动脉血流经组织毛细血管时,O2扩散入组织细胞,CO2从组织细胞扩散入血液
结果
动脉血变静脉血
4.呼吸运动调节
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形成
呼吸中枢
脊髓
低位脑干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促进吸气向呼气转化),延髓(产生自主呼吸节律)
高位脑干
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等
控制随意呼吸
呼吸运动反射性调节
化学感受器性呼吸反射
分类
外周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
主动脉体
中枢化学感受器
延髓
CO2,H+,O2对呼吸运动调节
CO2适度增加,呼吸加深加快;过度增加,呼吸困难
H+↑,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加深加快
低氧,呼吸加深加快,严重缺氧,抑制作用
肺牵张反射
肺扩张
肺扩张→牵张感受器兴奋→延迷走神经入延髓,延髓脑桥(中枢)→吸气转呼气
意义:加速吸气→呼气,呼吸频率增加
切断迷走神经,吸气延长,呼吸深而慢
肺缩小
促进呼气转吸气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