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勒索》读书笔记
2021-06-26 14:29:01   1  举报             
     
         
 AI智能生成
  情绪勒索一书,将伴侣、亲子、职场间,最让人窒息的相互模式,作了深刻的透析,同时告诉了被情绪勒索者,该如何应对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简述    
     副标题    
     那些在伴侣、亲子、职场间,最让人窒息的相处  
     作者    
     周慕姿  
     整理    
     公号丨董点先森(dongdiansir)  
     第一部分
“情绪勒索”的样貌
    “情绪勒索”的样貌
 你不乖,所以你应该得到惩罚    
     情绪勒索者如何勒索你    
     要求    
     勒索者对要求非常坚持,毫无商量余地  
     抵抗    
     被勒索者会产生抵抗  
     压力    
     勒索者给被勒索者施加压力  
     威胁    
     勒索者威胁被勒索者最在乎的事物  
     顺从    
     为了克服不安,被勒索者只能顺从  
     旧事重演    
     一次次屈服,给了勒索者调整自己勒索技术的机会  
     为什么我会动弹不得?摆脱不了的“责任”与“你应该”    
     贬低你或你的能力    
     被贬低,会让你感觉自己并不重要,而他们的感受更重要  
     引发你的罪恶感    
     我们的人生“有责任与义务”去满足勒索者的需求,这样才显得我们“够好”  
     剥夺你的安全感    
     勒索者威胁将夺走你的重要事物,让你焦虑害怕,于是只能按照他们的方式做,以求减轻不安与恐惧,“赎回你的安全感”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勒索者在向被勒索者传递一个信息:你有“责任”让我觉得你变得“更好”了。更好的标准,由勒索者定义  
     情绪勒索者的模样    
     你拒绝我的要求,就是拒绝我    
     情绪勒索者将自己的压力与焦虑,转嫁到别人身上,让别人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以此让自己的焦虑感降低  
     无法摆脱的不安全感    
     勒索者的不安来自他们过往经验,源自他们内在,但会把这种不安投射到对方身上,认为“是对方让自己感觉不安的”  
     只想到自己    
     用推卸责任的方式,放大自己的伤害,希望达到让对方因而产生罪恶感的目的,才有机会遂行其是,让对方因为罪恶感,而愿意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  
     从过程中感受自己的重要性    
     通过情绪勒索,让他们暂时获得了表面的满足,却失去了真正害怕失去的重要事务:亲密关系,以及对方的爱  
     怎样的人,特别容易被“情绪勒索”    
     我想要当好人    
     觉得拒绝别人,代表我们不好时,就很难拒绝不合理的要求,成为默许的被勒索者  
     习惯自我怀疑    
     习惯自我怀疑的人,容易掉进“自责的陷阱”中  
     过度在乎别人感受    
     此类人不敢忽略别人的任何一个细微表情,急于取悦别人,却忽略了自己的委屈  
     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    
     被贬低,就忍不住相信,然后按照对方要求去做,只为了一句“你做得很好”  
     “孝顺”文化与对“权威”的尊崇    
     在权威、尊严与面子前,习惯于听从,而忘了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人  
     第二部分
提升“自我价值感”,是
避免被“情绪勒索”的护身符
    提升“自我价值感”,是
避免被“情绪勒索”的护身符
 “自信”与“自我价值”的区别    
     自信,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自我价值,代表对我的评估、接纳,以及尊重自我的态度。  
     自我价值是对自己,完全的接纳  
     自我价值感低落的人,容易陷入情绪勒索的困境中    
     价值感低容易焦虑,会更努力地去追求“客观的成功”,与“外在的肯定评价”,以此作为我们赖以为生的标准  
     最亲的人,对自己时常指责、挑剔、责备,就容易内化为内心的语言,价值感自然会低  
     讽刺的是,我们痛恨他人如此挑剔、指责,自己却下意识的认为,唯有严厉对待自己,才能进步  
     童年对自我价值的影响    
     父母如何带领我们理解“挫折”与“失败”,是一个影响我们对“自我价值”看法的重要环节  
     为了抵挡“自己做错事”的“很糟糕”的感觉,就容易把失败与错误看得非常严重,慢慢变成一个很容易自我责备、自我要求的完美主义者  
     知道“我的感受是很重要的”,比任何事都重要  
     文化对自我价值的影响    
     听话,你才是个好孩子    
     我们不被鼓励独立思考、重视自我感受,被教育成: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才是对的,才是被允许的  
     你应该“总是要更好”    
     “自卑”让我们感觉匮乏,而“感觉匮乏”更让我们觉得自卑,急于摆脱匮乏感,习惯“比较”,用“比较”当作标准  
     你不该犯错,你需要完美    
     “可能犯错的自己”其实是最真实而勇敢的,“完美的自己”是一个符合社会期待,戴着面具与盔甲的“假我”  
     “追求完美,不允许犯错与失败”的文化,也使得我们失去创新的勇气与能力  
     犯错或失败,只是因为我做不好,并非我不好  
     权威,永远是对的    
     我们被传统的教育文化养成一个习惯:“权威”有资格决定我们的价值  
     总是花很大力气去“美化”权威者对我们的伤害与不尊重,借此让受伤的自我“可以感觉好一点”  
     我们的文化教我们如何对权威者“顺从”,却忘了教导我们如何学会“尊重别人”,以及如何学会“不让别人不尊重地伤害我们”  
     要如何提升自我价值感    
     练习重视自己的感受    
     这种练习,不只是捍卫自己的权益,更重要的,我们也在展现对这个世界与他人的信任  
     当他不愿意接受你的感受时,那仍然不是你的错,因为你仍然可以表达出你的立场  
     在不侵犯、伤害他人权益的基础下,去重视自己的感受与需求  
     学习了解自己    
     “练习重视自己的感受”,正是要自己开始练习“把自己找回来”  
     自我接纳的重要性    
     我们从来没有学会,如何接纳自己的各种特质,这就成为了一个“自我价值低落”的恶性循环  
     我愿意接纳我自己的每一个部分,因为,这就是我。学着“自我接纳”,停止评价与批评自己  
     练习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    
     你失去的,不只是你的感受,而是你这个人的“重要性”  
     练习“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就是让自己学会:除了让我们看到自己,也练习让别人看到我们  
     你练习表达自己的需求与感受,其实也是练习拉起你的“界限”  
     尊重别人的感受    
     应对别人情绪的反应    
     讨好    
     情绪勒索者发现只要他对你出现很大的情绪,你就会愿意满足他的需求时,他就会继续用他的负面情绪勒索你  
     逃避    
     逃避包括:情绪隔离、离开现场、搞笑、顾左右而言他  
     时常使用“逃避”策略的人,虽然会让身边亲近的人,觉得他“不在意”别人的感受,但很多时候,反而是因为他们“太在意”别人的情绪  
     说服    
     习惯替别人的感受负责任,当自己出于好心安慰却得不到认可时,反而会使自己出现负面情绪  
     愤怒    
     别人的关心没有起到作用,甚至会让自己更加不舒服,就会愤怒  
     为自己的感受负责/为自己做主    
     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是一种很“有力”的自我声明  
     学着练习不否定自己的感受,练习负起自己的情绪责任,并且让他人练习负起自己的情绪责任  
     第三部分
如何摆脱情绪勒索
    如何摆脱情绪勒索
 清楚辨识“情绪勒索”的样貌  
     为什么我们无法摆脱情绪勒索    
     两原因    
     可能是你根深蒂固的恐惧、焦虑与害怕的情绪太强了  
     太过在乎别人感受的你,被这些焦虑与害怕,引发了你“习惯性的罪恶感”,但它只是我们从小到大养成的一种“习惯”  
     如何改    
     第一步,从觉察开始  
     情绪勒索对我们的影响    
     当你开始小心翼翼:失去自尊的第一步    
     你必须要时时照顾他的感受,但他可以不在乎你的感受,于是,你慢慢失去自尊、自我价值  
     自我怀疑:我是否真的做得不够好    
     过度的自省,与“自责”无异  
     明知道对方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却仍焦虑地担心着,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做得不够  
     对自己失望:为什么我没有原则    
     我们会对毫无勇气反抗他们的自己,感到失望  
     忽略自我:失去感觉与表达感受的能力    
     对方的感受,远比我们自己的感受来得重要  
     那些没有感受到的伤,并没有消失,而是被我们埋在内心深处,让我们下意识地深深相信着:我的感觉,是没有人在乎,也没有人重视的  
     合理化:面对对方要求与自己顺从的行为    
     当我们无法改变现状,但现状可能又让我们觉得很不舒服时,用“合理化”安抚自己  
     当我们习惯忽略自己的感受时,我们会轻忽这段关系对我们的伤害  
     客观来说,或许你愈来愈“厉害”,但你在这过程中,可能反而愈来愈容易自我怀疑  
     习惯取悦:让对方开心,以减少冲突    
     你的“配合”,可能会使得对方完全“没有界限”,你没法满足他的需求时,他还会认为“都是你的错”  
     以害怕为基础的互动关系    
     在这段关系中,你再也感觉不到爱、信任、尊重,还有安全感。你只感受到害怕,你开始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我为我的情绪与行为负责,但不为你的:
建立情绪界限的重要性
    建立情绪界限的重要性
 “建立情绪界限”指的是,我们为我们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不为他人的情绪负责  
     情绪界限的建立,没有“应该或不应该”,而是“选择”  
     当我能够建立起我自己的情绪界限,代表我愿意尊重我自己的感受与需求,我也相信,我自己的感受与需求,是应该被人尊重的  
     如何建立情绪界限(内在篇)    
     先和自己好好对话    
     好好感受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且给自己信心,不必被内心的害怕与恐惧控制自己的反应与行为  
     当你发现你想象的恐惧,远大于实际上会发生的后果,能帮助你减少“过度放大”情绪勒索者可能带给你的威胁  
     只要我决定了,这就是界限    
     开始以自己的感受做为依归,设立自己的情绪界限  
     情绪“界限”,不是情绪“底线”    
     你可以随着你的状况与需求,来弹性调整自己的“界限”  
     重视自己的情绪感受,是你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是你人生的目的  
     摆脱情绪勒索,就是从建立你的“情绪界线”开始,而要建立“情绪界线”,就是从尊重你的感受开始  
     好好“感受”自己的情绪    
     你需要让自己有机会深深地理解:“没有人应该被这样对待”  
     当我们不习惯重视自己的感受,别人也会如此对待我们  
     直到你开始对自己感到“舍不得”与“珍惜”,才是帮助你“保护自己”的勇气来源  
     你的人生,不需要为别人负责    
     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我们不需要为别人的情绪负责  
     对于需求,要拿出来讨论,寻求我们的同意,而不是用许多“贬低”,让我们有“罪恶感”的方式,逼迫我们就范  
     当我们想要满足别人的需求,那就是我的自由与选择,而不是我的义务  
     我愿意承诺:我会好好保护我自己  
     练习建立情绪界线的步骤:停、看、应    
     停:停止对话,转移情绪,离开现场    
     情绪勒索模式:情绪勒索者给予的压力 → 内在焦虑 → 焦虑让你忽略你自己的感受 → 你答应对方的要求  
     你其实不必响应情绪勒索者的任何要求  
     不要忘记自己的立场,请练习坚持自己的立场  
     练习步骤    
     先争取时间想一想    
     对着镜子念出来,多加练习  
     对方不死心地想说服你时,请坚持:练习跳针回应  
     离开现场    
     没有人规定你不能离开现场  
     练习是为了:建立属于自己的“婉转拒绝对方并且离开对方构建的压力场域”的方式  
     看:觉察自己的情绪,了解刚刚发生什么事    
     先缓和自己的情绪  
     回顾历程与自我的感受    
     练习好好去感受自己的“不舒服感”  
     把自己想要的对自己说出来  
     安抚自己的焦虑感与罪恶感,并提醒自己的情绪界线在哪里    
     很多时候,我们时常“头脑都知道,但心里过不去”  
     这是一个跟自己打仗的过程  
     什么状况会使得自己就范    
     我们必须清楚地看见,情绪勒索者是如何在我们身上,贴上我们在意或不喜欢的标签  
     真正让我们觉得痛苦的,是我们不相信这个标签,却又不敢摆脱它,反而一直想要与对方辩解,或做出一些行为,以让对方撕下那标签  
     应:拟定因应策略,练习并应用    
     一次一个改变,设立不同程度的目标    
     你可以先从“我一定做得到的事情”开始  
     练习向情绪勒索者表达自己的感受,以促成正向的互动循环  
     情绪勒索者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加害者”,他们也被自己的焦虑给绑架了  
     有意识的选择    
     “满足别人的需求”不再是一种饱含罪恶感的习惯,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  
     当选择权在于我“想不想要”,而非“我害不害怕”时,我会感觉自己对自己是有主导权的  
     开始改变吧    
     当你总是身处在“害怕”的情绪里,你很难在这段关系中,真正感受到“在乎与爱”  
     摆脱情绪勒索,绝对不是自私的,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加纯粹地感受到关系中最重要的“爱”,这才是关系中最重要的元素  
     请你当自己的拉拉队  
     你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0 条评论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