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梁启超的美学
2016-10-07 17:13:12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美学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梁启超的美学论著
身份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
《饮冰室合集》
涉及问题广泛
缺乏深度
梁启超论“美”、“趣味”与艺术
重要贡献
把“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提到很高地位
美能给予人趣味
高等趣味
审美趣味
艺术的本质是用审美趣味恢复人的审美本能
下等趣味
艺术作品给予人趣味的途径及艺术作品的分类
描写自然之美
刻画心态
构造理想境界
把“趣味”看作艺术的本质和作用
为人生的艺术观与唯美的艺术观是可以统一的
艺术应该经常变化
评价
唯心主义历史观
把艺术的本质作用归结为趣味(美感),是片面的
梁启超论趣味教育与情感教育
提倡趣味教育/情感教育
培养高尚趣味
工具:艺术
意义
肯定艺术在情感中的作用
与儒家传统美学精神一致
儒家讲美育,是从封建论理道德规范出发
梁启超讲美育,是从情感/趣味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出发
带有近代色彩
梁启超论“真”“美”合一
探讨“美”“真”的关系
即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真”“美”合一
艺术与科学的共同要求
观察自然
既要有兴趣,也要有纯客观态度
同中观异,描写事物特性
善于把握事物整体和生命
精密的科学头脑
片面之处
真不等于美
忽略了科学与艺术的差异性
梁启超论艺术美
关于艺术中的自然美与人工美
好的民谣比诗更感人
好的诗可以比民谣更美
诗的命运比歌谣悠长,境界更广阔
歌谣是诗的先驱,常对时代发生影响
艺术要表现个性
与传统的区别
传统强调艺术要有独创性和艺术家的人品修养
梁启超强调要表现艺术家独特性格
“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与文体改革
“诗界革命”
“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爱国主义和改良主义内容
批评
所谓新意境,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范畴
把内容和形式割裂了,诗歌的意境要依赖于一定的形式
意义
提出了在新时代中国诗歌的发展道路问题
“小说界革命”
把改良小说作为改良社会的第一步
探讨问题
小说艺术特性
小说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子主题
意义
从属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路线
扩大了人们的眼界
批评
把小说单纯作为政治工具
基本撇开了中国古典小说美学传统
梁启超论地理环境对审美情趣、艺术风格的影响
论点
不同的天然景物,影响人的想象力、理性发展
不同的天然景物,影响一个朝代的气象、审美风貌
不同的天然景物,影响人们的审美情趣
非绝对化
“文学地理常随政治地理为转移”
梁启超的唯心主义境界说
《惟心》
“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
批评
生活中的审美境界并非某个孤立物象构成,而由生活内容构成
审美趣味/美感的差异性,并不能否认审美境界的客观真实性
其因此提倡的“无大惊,无大喜,无大苦,无大乐,无大忧,无大惧”的人生观,失去了人生和社会进步意义,且与自身矛盾
0 条评论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