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者:参与者是与系统交互的外部实体,可以是人、组织、外部系统或硬件设备,用人形图形表示。
用例:用例是参与者可以感受到的系统服务或功能单元,描述了系统如何响应参与者发出的请求,用实线椭圆表示。
关系: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关系,用例之间的关系。
用例图是软件工程中用于展示系统外部用户(参与者)与系统内部功能(用例)之间交互关系的一种图形化工具,是被称为参与者的外部用户所能观察到的系统功能的模型图。
用例图有什么作用?用例图是UML中用于需求分析阶段的一种重要图表,主要作用是描述参与者与和用例之间的关系,帮助开发人员可视化地了解系统的功能。借助于用例图,系统用户、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领域专家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讨,减少了大量交流上的障碍,便于对问题达成共识。
支持多人在线同屏创作,还可以设置分享链接,信息实时传递。
只需输入一句话,就自动生成所需图形,还可以对图形风格自动美化。
内置多种主题风格,也可以自由设计你喜爱的风格样式。
支持插入图标、图片、标签、备注LaTex公式、代码块、链接、附件等多种形式组件。
支持导出PNG、VISIO、PDF、SVG等格式,支持导入VISIO、Mermaid格式。
文件实时存储,多端设备云同步,历史版本可追溯,数据安全有保障。
参与者:参与者是与系统交互的外部实体,可以是人、组织、外部系统或硬件设备,用人形图形表示。
用例:用例是参与者可以感受到的系统服务或功能单元,描述了系统如何响应参与者发出的请求,用实线椭圆表示。
关系:各元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关系,用例之间的关系。
参与者位于系统的外部,而不是系统的一部分;
只有使用系统、与系统互动、跟系统交换信息的,才是参与者;
参与者不一定是人,也可能是其它子系统、其它系统、时间、温度等其它因素。
一个用例规约应该包含以下内容:用例的标识与名称、用例涉及到的参与者、用例的简要说明、相关的其它用例、用例执行的前置条件、基本事件流、备选事件流、用例执行的后置条件、其它信息(如非功能性需求、设计约束、用例审核状态、编制者、修改记录等)。
参与者之间:主要是泛化关系,是一般和特殊之间的关系。
参与者和用例之间:关联表示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的关系,即哪个参与者能够触发哪个用例。
用例之间:用例之间的关系包括泛化、包含和扩展三种。
需求建模:用例图用于捕捉系统的功能需求,帮助分析人员识别系统应提供的功能服务以及与外部实体的交互方式。
功能划分与系统建构:通过展示各个用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调用方式(如包含、扩展),用例图有助于系统设计人员划分功能模块,建立模块之间的结构层次,支持系统的模块化开发。
角色识别与权限设计:用例图通过定义参与者及其对应的功能,能够帮助开发团队明确系统中各类用户的角色和权限范围,为后续的权限控制设计提供基础。
项目沟通与协作:用例图是开发团队、测试人员、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测试设计与验证依据:测试团队可依据用例图制定测试计划与测试用例,确保每一个功能点都被覆盖。
ProcessOn模板社区,有海量的用例图模板可以免费克隆使用,ProcessOn知识社区,还有详细的用例图绘制教程,相信都可以帮到您。
用例图关系表示符号是不同的。
关联关系使用实线箭头表示,泛化关系使用带空心三角形箭头的实线表示,包含关系使用虚线箭头+<<include>>表示,扩展关系使用虚线箭头+带<<extend>>表示。
每个用例至少应该涉及一个参与者,如果存在没有参与者的用例,可以将这个用例合并到其他用例之中。
用例粒度是指用例细化或综合系统功能的程度,也可以说用例所包含的系统服务或功能单元的多少。用例粒度过大,则用例包含的系统功能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用例粒度过粗,不便于理解系统,粒度过细会使用例模型过于庞大,给设计带来困难。
扩展关系中,基本用例是完整的,执行基本用例不一定执行扩展用例;包含关系中的基本用例不完整,执行基本用例必须执行包含用例。
用例不同于功能,用例表示的是一个“用户目标”或完整的交互过程,不只是按钮或功能点。所以应该关注用户想完成的任务,而不是界面操作本身。
不能,参与者是与系统交互的外部实体,可以是人、组织、外部系统或硬件设备,而不是系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