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层级内,每个包应有一个与其它包不同的名称。包的名称有两种形式:
简单名称:简单名称仅使用包的名称字符串;
路径名称:在很多情况下,包内又包含其它包,则用外围包的名称来指明包的路径,其基本语法是:[外部包名称::本包名称]。
包图由包和包之间的关系组成,通过包之间关系的描述来展现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
包是对UML中各模型元素进行组织管理的一种机制,它把概念上相似、有关联的模型元素组织到一个包中,形成具有各种功能或用途的模块,并可以控制包中元素的可见性,以方便人们更好的理解复杂的系统。
任何UML元素都可以分组到包中,因此,可以将类、对象、用例、组件、节点、节点实例等组织成包,从而使包含在真实世界 UML 模型中的无数元素的组织变得易于管理。
支持多人在线同屏创作,还可以设置分享链接,信息实时传递。
只需输入一句话,就自动生成所需图形,还可以对图形风格自动美化。
内置多种主题风格,也可以自由设计你喜爱的风格样式。
支持插入图标、图片、标签、备注LaTex公式、代码块、链接、附件等多种形式组件。
支持导出PNG、VISIO、PDF、SVG等格式,支持导入VISIO、Mermaid格式。
文件实时存储,多端设备云同步,历史版本可追溯,数据安全有保障。
在同一层级内,每个包应有一个与其它包不同的名称。包的名称有两种形式:
简单名称:简单名称仅使用包的名称字符串;
路径名称:在很多情况下,包内又包含其它包,则用外围包的名称来指明包的路径,其基本语法是:[外部包名称::本包名称]。
包是一种分组机制,所以包内可以包含UML中任何元素,如类、对象、用例、接口、组件、节点等,也可以包含其它包、用例图、协作图、时序图等。
包内元素可见性指包外界的元素对包内元素的可访问权限,常见有三种权限:公有、私有、保护。
依赖关系:包之间的依赖关系是指两个包内的若干元素之间存在着依赖,依赖使用虚线箭头表示,箭头由依赖包指向被依赖的包,包之间的依赖关系可以是泛化、实现、导入等。
泛化关系:包之间的泛化关系类似于类之间的泛化关系,这种泛化关系是指其中的特殊包可以替换一般包中的元素,并可以添加新的元素,实际上包之间的泛化也是一种依赖关系。
包的构造型常见有6种:业务分析模型、业务系统、业务用例分析模型、域包、层和子系统,根据需要可以选择相应的构造型,能够快速识别出包的作用。
1,管理大型系统复杂度
2,反映系统模块结构
3,表示模块间的依赖关系和接口关系
4,方便团队协作和模块划分
1,大型系统分层建模
表示架构分层,如表示表现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的依赖关系。
2,团队协作与模块划分
开发前先用包图划分职责模块,明确包之间的依赖方向,避免循环依赖。
3,代码与模型对齐
Java、C++ 等语言中“包”或“命名空间”与 UML 包图有良好映射关系,适合代码结构建模。
4,重构与优化设计
通过分析包图识别高耦合、低内聚问题,从而调整模块划分。
包内的元素没有限制。包是一种分组机制,所以包内可以包含UML中任何元素,如类、用例、接口、组件、节点等,也可以包含其它包、用例图、协作图、时序图等。
不能,一个元素只能属于一个包。
在同一层级内,每个包应该有一个与其它包不同的名称。
1,避免包间的循环依赖;
2,包的命名要简单,具有描述性。
包图用于组织和分组类图中的元素,比如类、接口、子系统等,强调逻辑层次结构。
而类图则用于描述类之间的结构关系,关注的是类本身的细节。
可以,包图支持包的嵌套结构,用于表示包内部再细分子包,常用于复杂系统分层结构的表达。
通常情况下包图主要使用依赖关系,但如果需要,可以结合其他图(如组件图)表达实现、导入等语义。标准包图中一般不建议使用多种关系混杂表达。
1,低耦合高内聚:尽量减少包之间的依赖关系,增强独立性;
2,明确依赖方向:保持依赖单向性,避免循环依赖;
3,分层设计:按照架构层次划分包,常见分层:表示层 → 业务逻辑层 → 数据访问层;
4,封装内部结构:只暴露必要的类或接口,隐藏实现细节;
5,使用注释与立标签说明关系:如 <<framework>>, <<utility>>, <<domain>> 等标注说明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