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测量】08 常模参照测验
2025-09-02 09:57:20 0 举报
AI智能生成
【心理与教育测量】《心理与教育测量》(第4版),戴海琦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
作者其他创作
大纲/内容
确定测验总体
选定统计量,抽样误差的允许界限
抽样,确定被试
施测
原始分数
转换
导出分数
常模参照测验概述
常模参照测验简介
标准参照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
参照某个特定被试群体的常模来解释测验分数的测验
常模团体:跟被试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人
常模:常模团体在相同测验上,得分的分布状况
常模与常模团体
测试的常模
常模定义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组在某种测验上的表现情况,或者说,
是一个与被试同类的团体在相同测验上得分的分布状况与结构模式。
是一个与被试同类的团体在相同测验上得分的分布状况与结构模式。
常模获取方法
1.科学抽样
2.科学编制和实施测验
3.合理的统计分析
2.科学编制和实施测验
3.合理的统计分析
常模参照测验解释分数的意义
确定常模团体的注意事项
常模团体
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确定常模团体的注意事项
1.群体构成界限必须明确
2.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
3.取样过程必须有明确且详尽的描述
4.样本大小要适当
5.常模团体必须是近时的
6.一般常模和特殊常模相结合
2.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
3.取样过程必须有明确且详尽的描述
4.样本大小要适当
5.常模团体必须是近时的
6.一般常模和特殊常模相结合
常模的编制
常模编制的基本步骤
三个主要解决的问题
1.确定有关的比较群体
2.获得该团队成员的测验分数
3.把原始分数转化为量表分数
2.获得该团队成员的测验分数
3.把原始分数转化为量表分数
编制步骤
1.确定测验将来所要运用的总体
2选定最基本的统计量
3.决定抽样误差的允许界限
4.设计具体的抽样方法,并确定被试数量
5.对常模团体施测,并计算样本统计量及其标准误
6.确定常模分数类型,制作常模量表
7.编写常模化过程和常模分数的书面指导材料
分数转换
原始分数与导出分数
原始分数
被试在接受测验后,根据测验的记分标准,对照被试的反应所算出的测验分数。
导出分数
在原始分数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考点和单位,
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量表或符号系统。常用的导出分数有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T分数等。
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量表或符号系统。常用的导出分数有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T分数等。
百分等级分数
百分等级分数指在一个群体的测验分数中,得分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的百分比
它是相对于特定的被试团体而言的,解释时不能离开特定的参照团体。
它是相对于特定的被试团体而言的,解释时不能离开特定的参照团体。
计算
未分组分数
分组分数
F为小于的各组次数之和,为组距
X为原始分数,L为X所在组的下限分数,f为所在组的次数
优点
1.具有可比性
2.易于计算、解释方便
3.较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性质的不同测验
4.可以比较被试在不同测验特质方面的发展状况
2.易于计算、解释方便
3.较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性质的不同测验
4.可以比较被试在不同测验特质方面的发展状况
缺点
1.单位不等,尤其在分布的两个极端
2.只具有顺序性,无法说明不同被试之间分数差异的数量,无法对同一被试在多项测验上的百分等级进行合成汇总
3.解释的时候不能够离开所依据的特定参照群体
2.只具有顺序性,无法说明不同被试之间分数差异的数量,无法对同一被试在多项测验上的百分等级进行合成汇总
3.解释的时候不能够离开所依据的特定参照群体
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是一种具有相等单位的量数,又称作Z分数。
它是将原始分数与团体的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
度量原始分数离开团体平均数之上/之下多少个标准差
它是将原始分数与团体的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
度量原始分数离开团体平均数之上/之下多少个标准差
计算
线性转换
非线性转换
将非正态分布的分数强制性地扭转成正态分布
1.将原始分数转换为百分等级
2.使用正态分布表,将对应的百分等级直接看成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值
3根据面积值,找到对应的Z值
2.使用正态分布表,将对应的百分等级直接看成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值
3根据面积值,找到对应的Z值
优点
具有可比性、可加性,由符号与绝对值两部分构成
线性转换的Z分数,不改变原始分数的分布形态,即与原始分数X的分布形态相同
.利用Z分数可以对不同测验分数进行比较
如果原始分数属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则Z分数的范围大致在-3.00到+3.00之间
线性转换的Z分数,不改变原始分数的分布形态,即与原始分数X的分布形态相同
.利用Z分数可以对不同测验分数进行比较
如果原始分数属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则Z分数的范围大致在-3.00到+3.00之间
标准分数的变式
分类
T分数: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原始分数在平均分数以上或以下的距离(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
公式: T = 10Z + 50
公式: T = 10Z + 50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CEEB分数=100Z+500
韦氏智力测验的离差智商: Q=15Z+100
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的离差智商: IQ=16Z+100
出国人员英语水平考试:EPT分数=20Z+90
标准九分数:将标准正态曲线分为九段,每一段为一个等级分数,公式:S=5+2Z
标准分数的变式的评价:
1.具有等单位特点,便于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工作。
2.利用正态分布表将各种导出分数与百分等级分数作换算
3.运用某种变式分数可以将几个测验上的分数作直接比较
2.利用正态分布表将各种导出分数与百分等级分数作换算
3.运用某种变式分数可以将几个测验上的分数作直接比较
几种倒出分数间的相互关系
分数合成
分数合成的种类
1.项目的组合
2.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
3.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2.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
3.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分数合成中的问题
采用什么方法来合成分数?
什么形式是最适当的分数组合?
需要多少及何种测验分数作最适当的组合分数?
分数合成的意义
分数合成的方法
临床诊断 (直觉合成)
根据直觉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加权而获得结论预测
优点: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具有灵活的针对性
缺点: 受决策者的偏见影响,不够客观;缺乏精确的数量分析
加权求和合成
将各个测验的分数与其对应的加权系数相乘得到总分
要求:各个测验所测特质间有相互代偿作用,这些测验的分数
又是连续性资料,并能大体同时获得
又是连续性资料,并能大体同时获得
多重回归
研究一种事物或现象与其他许多事物或现象在数量上相互联系和制约。
建立回归方程
多重划分
在各个特质上都确定一个标准,从而把成绩划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
常模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与应用
发展量表
年龄常模
所测量的特质随年龄作系统的改变
基本要素:一组可区分不同年龄组的题目、一个常模团体、常模对照表
年级常模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某种测验上的正常的一般表现水平
缺点
1.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速度不一样,所以年级单位不相等
2.年级当量解释比较困难
3.年级常模常常被误用为标准,但不能要求绝大多数人都达到平均水准
2.年级当量解释比较困难
3.年级常模常常被误用为标准,但不能要求绝大多数人都达到平均水准
商数
教育商数 (EQ)
教育年龄 (EA) 与实际年龄 (CA) 之比
成就商数(AQ)
教育年龄与智力年龄(MA) 之比
百分等级常模
百分等级常模是基于某个常模团体,为某种测验的原始分数与百分等级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的组内常模。
它由原始分数、相对应的百分等级和对常模团体的有关具体描述三个要素构成,通常以转换表的形式出现。
简单转化表、复杂转化表
简单转换表
将单项测验的原始分数转换成百分等级分数
复杂转化表
将包括几个分测验,或几种常模的原始分数与
百分等级的对应关系呈现在一张转换表上。
百分等级的对应关系呈现在一张转换表上。
标准分数常模
以常模团体在某一测验上的实际分数为依据,将原始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Z或导出分
数T量表,从而反映测验的每个原始分数在常模团体中相对位置的一种组内常模。
数T量表,从而反映测验的每个原始分数在常模团体中相对位置的一种组内常模。
呈现常模的方法
1 转换表
2 剖析图
剖析图是把一套测验中几个分测验的分数用图表 (图形)表示出来
从剖析图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被试在各个分测验中的表现及其相对应的位置。
使用剖析图作解释,要求各个分测验所使用的必须是同一个常模团体否则无法进行比较
从剖析图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被试在各个分测验中的表现及其相对应的位置。
使用剖析图作解释,要求各个分测验所使用的必须是同一个常模团体否则无法进行比较

收藏

收藏
0 条评论
下一页